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浅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援助模式

sansa2025

  浅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援助模式

  随着国家资助育人体系的逐渐完善,我国高等学校已建立了完善的“奖、勤、助、贷、免、补”的多元资助体系,有效地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纵观这些年来的资助工作,产生了只重视经济资助这一物质形式,轻视心理资助这一精神形式的现象,导致贫困生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资助工作中应该渗透诚信教育、励志教育、责任教育、人格教育、心理资助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应该坚持育人工作于平时的点滴之中,体现经济资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使得受资助的学生不仅是摆脱经济的贫困更是摆脱精神的贫困,建立健全良好的人格,更好的适应社会。[1]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了能顺利读完大学,他们从事更多的社会兼职,父母甚至借债供他们读书。2002年数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贫困生近300万人,特困生30万,这些孩子百分之七十来自农村,百分之五点二来自单亲家庭,亲人过世、重病的大约占百分之十四,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来自问题家庭,而且贫困生的就业比普通学生更加困难。数据显示贫困生人数还在不断攀升。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更大的负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仅危害个人身心健康,而且威胁宿舍和谐、校园稳定。因此,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进行援助是十分必要的。

  一、一般心理援助

  一般心理素质培养能够使广大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普及一般的心理援助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获得最广泛的心理层面的支持,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及维护良好的师生和同学关系、适应环境十分有益。为此学校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氛围,教师要有良好的修养,注重对学生无形的关怀。

  1.尊重,学会尊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学生作为有思想情感和自主个性的个体去看待,不戴任何有色眼镜,以平等相处为基础,即教师和同学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因为学生的价值观、信仰、地位、金钱等外在因素而区别对待学生。[2]

  2.接纳,无条件接纳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纳,意味着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融入到我们中间来,既要接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光明、正确的一面,也要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的一面即全方位的接纳学生。教师应该主动忽视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价值观、信仰、地位、金钱、个性及心理健康程度的差异,不因这些差异批评、指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不能歧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不去偷窥或批评,也不要随意传播。

  3.关注,给予家庭困难学生积极关注。周围人群的积极关注往往能帮助他们深化自我认识,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自己的内部和外部世界,看到自己的长处、光明面和对未来的希望,树立信心。积极关注还要包括关注学生的自身潜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二、特殊心理援助

  一般心理素质援助能够关注到大部分贫困学生,对于心理有特殊困难的学生需要进行特殊援助。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交往,对学校和社会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特殊心理援助形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档案和咨询体系

  心理疾病比身体的疾病更加深刻和难以解决。心病还须心药医,所以,在普遍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些心理测试,进行心理疏导,形成完备的贫困生心理档案,要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队伍。对自身压力过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团体辅导、个案分析,提供科学的心理援助。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自我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如采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和典型案例教育,也要开设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健康档案馆,开设心理门诊,形成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学科研究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完善心理咨询的制度化管理,做到“科学咨询,专业解答,正确疏导,完善档案,严格保密”,保证心理咨询的质量。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或辅导,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重拾信心。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和解决。如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寻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的心理回应;从善待他人入手,联系换位思考等等。与此同时院校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为他们创造充分发挥特长的机会,在活动中锻炼了解自我,自觉修补心灵的创伤。让他们切实感觉付出自己的爱心是多么愉悦的事情,而接受帮助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堪。形成良好的社会互动循环,让贫困生明白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3]

  3.与家长联手,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格教育.家庭是人格形成的第一站。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几乎所有的犯罪少年都是因为家庭存在着异常。如果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态度是错误的或者混乱的,势必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开展人格教育要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学校主动参与,进行双向教育,并适时地给他们一些技术上的协助,从而让他们拥有更强的免疫力,坚强地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综上所诉,只是心理援助的一些常规模式,为了能更好的为贫困学子服务,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多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模式,积极尝试,为贫困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援助,让贫困生能健康顺利的成长。每一种援助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利弊,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援助。当然这条路依然漫长而且遥远,还有很多我们未发掘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做到的地方,我们期望更多的人来关注贫困生,也期望更多的人能理解、接纳、鼓励他们。让他们不仅经济上不再贫困而且从心理上不在贫困。让他们的人生也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浅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援助模式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当代大学生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榜样教育法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被广泛运用。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以及当代大学生个性凸显,榜样教育效应呈现出弱化趋势。重新审视榜样教育的内涵,深入分析其弱化原因,提出强化对策,有助...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廉洁教育有效途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236-01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高校深入开展廉洁教育,是...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仪式:价值与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 02-0096-04 仪式通常被界定为在特定群体或文化中沟通、过渡、强化秩序及整合社会的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21-02 当前,全国上下正全面落实以提高消防“四个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消防安全工作新举措,高校作为消防重点单位,是各级消防部...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注重关爱,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更新观念、改进内容、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等新课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我认为应多在“关爱学生”上下工夫,多关心爱护学生,以情养情,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养成良好...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农村学生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11-01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问题意识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