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加强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路径探究

sansa2025

  加强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路径探究

  随着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特别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其文明修养,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关系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关系到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近几年,我国高校虽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但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状况还存在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定性分析多,定量研究少,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整体上亟待提高。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大学生基础文明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随机抽取800余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共设计5道大题,内容包括教室基础文明、宿舍基础文明、餐厅基础文明以及其他基础文明等30余项选项,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一)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调查

  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很好的有122人,约占总人数的14.8%;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较好的有242人,约占总人数的29.3%;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一般的有366人,约占总人数的44.2%;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较差的有60人,约占总人数的7.3%;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很差的有35人,约占总人数的4.1%。从调查结果来看,选择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一般的约占调查人数的一半左右,显然,目前高密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不令人满意。

  (二)对校区最常见不文明现象的调查

  该项调查共有30个选项,其中选择随地吐痰扔垃圾的有416人,约占总人数的50.4%;选择考试作弊的有234人,约占总人数的28.4%;选择就餐后不回收碗筷的有408人,约占总人数的49.5%;选择课桌椅上涂鸦的有553人,约占总人数的67%;选择教室内乱丢垃圾的有476人,约占总人数的57.7%;选择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有436人,约占总人数的52.8%;选择上课迟到早退的有283人,约占总人数的34.3%;选择自习室内接打电话的有300人,约占总人数的36.4%;选择走廊内或宿舍内大声喧哗的有335人,约占总人数的40.6%;选择不随手冲厕的有478人,约占总人数的57.9%。从调查结果来看,在30个选项中,有20个选项超过总人数的30%(对调查结果进行四舍五入计算),由此可见,校区内常见不文明现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不文明程度较为严重,特别是课桌椅上涂鸦、买饭不排队等文明礼仪行为和文明意识方面的调查结果令人堪忧。

  二、提高大学生基础文明水平的路径探索

  当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随地吐痰、破坏公物、浪费粮食、课桌椅上涂鸦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状况不容乐观。作为校区管理者,理应做好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基础文明教育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不稳定的,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果校区管理者在价值观方面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就能使学生自觉屏蔽不良风气的侵蚀,从而选择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一方面要自上而下,加强宣传。校区学工部门要结合校区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制度,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学生中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要自下而上,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在基础文明方面开启一种良好的行为模式。

  (二)加强校规校纪教育,建立强有力的长效机制

  校规校纪是高校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的具体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准则,是搞好基础文明教育的一项根本措施,同时也是推动优良校风学风班风的重要环节。校区管理者、一线辅导员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军训养成教育、思想德育教育等方式,使大学生真正懂得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开展校规校纪教育必须坚持常态化、制度化,形成强有力的长效机制。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性的外化形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而且在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对智育的发展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以转化为高度的文明意识,促进大学生文明修养的进一步提高。

  加强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路径探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谈高校大学生入学教育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环节,高校入学教育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体现高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但当前新生入学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试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一切竞争归根结底可以说都是人才的竞争。而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有素质、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人才的主力军。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时代,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使他们在步入社会后充分施展才能,积极贡献个人力量,这就需要高校...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乒乓球裁判临场制裁的现状研究

    一、前言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各地都积极组织乒乓球比赛,乒乓球裁判员需求量增大。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我国国家级以上级别的乒乓球裁判员数量与乒乓球竞技水平不成正比,培养乒乓球裁判员后备人才势在必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科学属于十大科学体系,同时兼有文理两大学科的特点。地理知识涉及的面非常的广,其中包括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多方面知识。地理学科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析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50-03 随着党和国家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目前阶段战略任务的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必要环节。虽...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类学生听觉素养培养研究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社会对未来人才的各项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的职业技能,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恰当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音乐专业学生的听觉素...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