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谈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sansa2025

  浅谈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们通过听音乐,感受到音乐的音高、节奏、和声织体以及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然后再将它们与自身积累的对音乐这些因素的研究进行对比、采纳。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自身特有的魅力,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丰富人的情感,塑造人高雅的艺术品位,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久远的影响。

  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必须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只有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被尊重,他们才能主动参与到音乐的课堂教学当中。本文通过分析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出音乐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师应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对唱歌、简单的音乐理论的讲解,音乐欣赏等各类音乐课型进行多样化设计,使学生的想象力更为丰富,以激发和锻炼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目前,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以及铃木等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法传入国内,并逐步在我国展开教学。这些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但现今我国仍然没有一种音乐教学法能加以推广。因此,我国的音乐教师不仅需要有耐心和毅力,更需要对发展学生创造力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使在音乐教育阶段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力自觉地付之于音乐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

  一、创造力概述

  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就是创造力。它是知识、智力、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多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优化构成。创造力构成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知识是创造力构成的基础,它包括知识汲取的能力、知识记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智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它既包括记忆力的持久、操作力的灵活和洞察力的敏锐,也包括理解创造原理的思维能力等。

  (三)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创造力发挥的保证和重要条件。

  二、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现状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虽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但就目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现状而言,没有升学考试作为外部的推动力,加上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走入了误区,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使音乐课缺乏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节课如此,千篇一律,致使学生对音乐课没有了兴趣。同时音乐课也时常被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的记分课所取代。

  (二)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人们常说:“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情操。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具有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培养学生对音乐基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音乐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也能提供一定意义的帮助。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国家设置了有关音乐教育的专业研究机构,并配备了相关人员来分析研究和探讨音乐与人类学、音乐与社会心理学、音乐与哲学等其他学科的联系。

  三、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堂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现状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强,各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如果学校需要提高在家长与学生心目中的认可度,就必须在统考中使本校学生的总体成绩名列前茅。于是自学校开始,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目标都倾向于主课学习,而忽略了包括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他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更谈不上让学生抽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音乐走进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良师,也是各学科教学的益友。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安排相关意境的音乐作品,先把学生引入相对应的音乐意境,感受音乐中音乐形象,并进行丰富的联想,再结合课文进行学习。这样既可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使语文教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在愉快课堂气氛中完成了学习计划。

  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有关音乐教育法、大纲和计划的内容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音乐教育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各阶段培养的目标均具有一致性,即能力、素质和创造性的培养。教学方式不应由教师单向灌输,而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内容应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注重学生全程的自主参与,看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课程考核应由教师给予一段描述性评语,而不应用分数作出结论。这样超功利性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审美能力。对学生而言,音乐的教育过程是一种感受、思索、发现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显着特点,应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参与、体验音乐。例如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简单乐器,鼓励学生自己发明独特的记谱形式来表达声音的高低强弱等。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乐趣,发展思维,受到激励,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这种培养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音乐教育本身,这些积极作用对于创造力培养是其他教育所难以取代的。

  (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展望

  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创造性,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这样教师、学生、教法、教材四位一体,将体验、情感、思考、能力四者和谐发展。

  我们应把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育时间,让他们在音乐中自然地感受音乐表达的意境。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潜能的开发,特别是对身心还远未发育成熟的中小学生的思想品质能够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作品以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感染人、蕴含情意的音乐主题教育人。一个好的音乐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培养他们相互合作的团结精神,并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每个人的实力才能得到最大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也能尽快提高,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才会趋于完美。

  四、结语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音乐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音乐教育和创造力的培养是紧密关联的。创造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无疑,音乐教育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音乐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突破点,必然为音乐教学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音乐教学插上一对腾飞的翅膀。与此同时,音乐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主线,积极开发学生的的创作潜能。以音乐课堂教学为实践手段,以音乐创造力作为评估依据,以提高多元化的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要点,对学生创造力的组成、延续、应用等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对增强学生创造力及相关要素做量的统计分析归纳,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浅谈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关于以学生为本,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本文对“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出现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本”理念,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注重的要点:全面发展,综合性提高;培养兴趣,自主学习;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一、“以学生为本”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sansa2025人文社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角下的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60-02 大学生社团文化指的就是在社团的长期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文化氛围与精神财富,同时也包含承载这些事物的物质载体与活动载体,也就是说,...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语文教学生动化发展探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112 1 引 言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修养、科学涵养,传统的课堂教学程序刻板,枯燥乏味,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医学生医德培养的英语语言教学途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10-02 1.前言 医德即医学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作为即将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医学生,高尚的医德和济世救人的献身精神尤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213-01 英语口语交际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口语学习认知规律和课程表...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主导的泌尿系统模块教学探索

    我国现行的医学教学体系以传统的学科划分为基础,学科之间横向联系不足,对讲授者而言,内容重复讲解,对学习者而言,知识结构区块化,纵向联系松散。肾脏结构复杂,肾脏疾病类型多样,多种类型的肾炎、肾病和泌尿系统肿瘤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病...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