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探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对策

sansa2025

  探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对策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道德品质要求的也越来越高,要求每个公民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人类的未来着想,并懂得如何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自己服务。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1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1.1重自我?r值,轻社会价值

  一部分学生目光定格在个人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是,强调个体,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

  1.2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以个人意识为主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显示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注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有资料显示,部分大学生感到自己当前缺乏的是社会责任感。

  1.3重个人前途,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

  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希望自己出人头地,但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1.4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

  一方面,思想上把成功看得太容易,无论是对自己的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估计过高,超出了实际水平。另一方面,又不能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一旦触及到具体问题,又转化成抱怨环境、无所作为的自卑意识。这些大学生同样是对自己所负的历史责任感缺乏正确认识。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充满激情和理想,追求独立,有极强的个性和自尊。绝大多数热爱祖国,刻苦学习,发愤图强,有正义感,热心公益事业,自愿服务社会,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加关注个人前途、个人利益、自我价值。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2.1自身因素

  如:①大学生涉世未深,知识片面,观念偏颇,受到西方个人主义影响严重;②由于生活环境优越,缺乏一种紧迫感,责任感,缺乏学习的动力;③提倡个性独立意识,当代大学生将焦点集中于自己,过分张扬;④热衷于各种“证”,忽略了对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提高。

  2.2社会因素

  “重物质,轻精神”现象泛滥。各国文化相互渗透,尤其是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了侵蚀。大学生的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出现混乱。

  2.3不良思想影响因素

  在多种观念相互撞击、多种思想相互影响、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网络面前,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理想信念的动摇、责任感的下降。

  2.4教育因素

  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诸多问题,从而导致大学生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另外,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的优越、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使大学生对自我过分关注,同时一些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心呈现“超重”的趋势,使子女相应地出现了责任“失重”现象,把本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这样的孩子自长大后更是缺乏自我负责、对他人、对社会尽责的精神。

  3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3.1加强自我道德素质的提高

  如:①开展自我教育,在生活中提高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下乡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和素质,让他们履行责任的同时体验到快乐;②以榜样为目标,学习榜样的优秀品质;③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大学生应在不断的学习中,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自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3.2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学生的情感调控直接影响他们的包括责任感在内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责任感反映个体的内在倾向,正是个体的情感与责任感的倾向性大致相同,才使得情感同样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般而言,良好的、丰富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积极的责任感。要善于运用需要原则、期望理论、价值目标和激励手段,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人格,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完善自己。同时,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以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3.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把社会主导的现象、观念加以归纳整理,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上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和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

  3.4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而且也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社会环境的好坏与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密切相关,要积极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探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对策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个性化指导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创新思考

    1.对大学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已经成为政府施政的一个重点被列上议事日程。个性化就业指导是相对于“一致化”、“标准化”、“共性”就业指导而言的,对大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有...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探析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政治行为,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新形势下,作为肩负历史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其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值得关注。 1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与政治建...

    sansa2025经济管理
  •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是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必备素质,是青年一代顺利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教育领域...

    sansa2025经济管理
  • 以文化人加强高校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32-02 一、高等学校校园中大学生记者的文化特质 在现代高校,大学文化既包括历史传统文化,也包括“天、地、人、物、我”的和谐理念,它...

    sansa2025经济管理
  • 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由于班主任既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授,又要负责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所以在学校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关系特别紧密,班主任在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而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其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势必会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越来越受各高校重视。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