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正向深层次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学历史教师,面对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其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基础性的历史知识,使其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几点浅显的看法,希望与同仁探讨。

  一、思想要跟上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有一项关于中国青少年的创造能力的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的创造力比较低,不是很如人意。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但是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落实。1999年6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有进一步的强调:“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创造性品质”。通过国家的方针政策不难发现,教育思想的转变与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以,作为铜仁市这种处于相对边远地区的学校教师而言,更要按照需要进行思想的解放,确立以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思想观念,在教育的价值观、教学观、师生观、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上进行全面学习与改革,要主动做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不能强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教学方法要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关系到家庭与社会的良性发展

  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要充分解决好教师如何教,学生怎么学的基础性问题,使学生能比较容易的融入到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把学习看成是负担。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兴趣越大,学到的东西便越多。由于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发展,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将远离学生的历史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秦朝的统一》时,首先以影片《英雄》中秦统一历史必然性和深远影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在课堂中创设恰当的历史情景,给学生新感觉,紧接着提出问题:残剑为什么要无名放弃刺秦呢?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学生们就议论开了,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踊跃发言,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讲关于隋唐的社会经济时,虚拟了这样一个历史情况:假如我们是唐朝人,我们将怎样生活呢?你可以是农民、商人、官吏等,要求是要符合唐朝经济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先自主看书几分钟,然后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发言。通过虚拟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深受学生欢迎。

  三、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是关键。教师要充分重视历史学科活动课,使创新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高中历史是基础学科,历史教学内容丰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用素材。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不能局限于课堂,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师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常识的背诵比赛、讲历史故事比赛、历史知识抢答比赛、历史讨论课和历史辩论会等,举办这些历史活动课确实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们也喜欢参与这样的活动,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并能联系实际去考虑问题,真正地实现了素质教育意义。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和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创造型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提升高校学生能力培养

    【Abstract】 To cultivate the application skills of talents,universities need to cooperate with enterprises and pay attent...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关于提高民族学生《土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浅见

    中图分类号: TU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4-0046-002 0 引言 《土力学》作为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实用性强,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是构建整个...

    sansa2025理工科类
  • “美丽中国”思想在高校: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091-02 一、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各项资源严重缺乏、生态环境被肆意破坏与污染等危机中。这些危机的产生会逐步威...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承担着国家的发展重任。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却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影响,在这种种条件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就会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里面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众多因...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包含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等多方面,培养起来是一项要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覆盖于教育全方位的长期性、系统性的教育工程,难度较大,加之在意识、道德、心理和理想等软指标上难以考...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政治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观、消费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日后工作与生活有着重要的帮助,对此,教师必须要转变陈...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