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启示

sansa2025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启示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伴随着网络的过度使用,引发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等一系列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有关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诊断、成瘾比例,对个体的影响、成瘾的成因和治疗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研究的焦点主要是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和娇正,至于如何有效预防网络成瘾这一问题研究得并不多,也有涉及。对于心理疾病的预防,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它认为预防工作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复缺陷。它认为通过发掘并专注困境中人的自身力量,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正与网络成瘾重在预防的观点不谋而合。文章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运用于网络成瘾的预防。

  一、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的概念是1994年纽约市的精神医师Goldberg首先提出。概括起来,它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隐等现象”。从1997 年 Shapia 开始研究网络成瘾问题,到目前为止,对网络成瘾最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是 Young 的 ACE 模型、Davis 的认知―行为模型和国内学者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理模型”。根据目前网络成瘾的研究概括起来,网络成瘾的原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特征、网络本身的成瘾性、错误的认知与行为、生物学因素。

  二、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三、积极心理学对网络成瘾的启示

  (一)加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的学习、考试、就业、婚恋等压力越来越大,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发泄窗口。而网络作为一个开放、互动、大众的精神虚拟空间,其九大特点: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间界限;时间延伸和浓缩;永久的记录;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变化的梦幻般体验;黑洞体验。使大学生可以隐身在网上进行自由活动,放纵自己的行为,宣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以往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生活中幸福感体验的缺乏会提升使用网络时的忧郁倾向,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网络成瘾。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应当注重对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的培养,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的氛围,多给大学生一些鼓励,教授他们一些面对困难、人际交往和积极宣泄的方法。其实,大学生自身也具有追求幸福的能力,他们上网的背后,不也正是为了获得快乐嘛?所以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爱和支持的环境,我相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概率会下降很多。

  (二)完善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培养

  张高产(2005)在分析了网络成瘾的几种模式后得出结论,网络成瘾往往是暂时的现象。过了一段时间,成瘾者升不需要经过治疗可能就会自行脱瘾,正常地使用网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青少年身上存在一定的积极心理品质就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接触与使用网络。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应当多关注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把这颗优点“种子”培养得更加茁壮,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学会接纳自己,毕竟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只能无限的接近完美。中国是一个5000年的文明古国,我们古代哲人们的思想宝库中包含着丰富的美德知识。我们应当利用这些知识,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让文化进课堂,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文化深入人心,让大学生作为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三)营造大学生的积极组织系统

  社会、家庭、学校三大系统,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外部支持力量。家庭治疗的一个理念:家庭中任何一个人改变,整个家庭模式随之会发生改变。蝴蝶效应也说明社会、家庭、学校、大学生之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所以政府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家庭应加强与学生交流和引导,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爱,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管理,多组织一些校园活动,让校园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的个体,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榜样。

  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剑在什么样的人手上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家长、老师、社会从孩子小时候就应该教会孩子怎么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人类的助手,而非成为网络的奴隶。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启示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几点建议

    在国内小学最受欢迎的语文教材有很多,这些教材编写各有特色,但它们共同的目标是小学生通过对教材文章的阅读,掌握大纲要求必学的生字词,了解生僻的字词,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新课改对各学科的教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如何转变高校“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是每个学校都普遍存在的一组特殊群体,人员数额比例虽不大,但对整个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影响是极其恶劣的,“问题学生”的存在对于每个高校而言都是非常头疼的一件事。如何去探究这类学生的成因,从心理上疏通、思想上转变,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个性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的生活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社会多元化背景下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势在必行的,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各科教学均承担着发展他们个性的重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对创新的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而数学创新意识则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和认识,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数...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篮球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篮球兴趣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

    1.前言:兴趣属于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兴趣作为活动的动力,若忽视学生的兴趣而单向施教,此时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灌输状态,很难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极易产生厌学心理,所以,需要将提高认识与培养兴趣结合起来,方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关于大学生创意思维意识与能力的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67-02 2015年3月,应广大莘莘学子的要求,郑州大学在校内素质教育选修课平台上公开推出了“创意思维训练”这门课程。继广告学作为专业基...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