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sansa2025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反映。“课堂教与学的行为分析是当代课堂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教学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抽象转向可操作的重要桥梁”[1]。

  目前,公开课与常态课及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文献研究,国外主要是研究如何改变和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2]。国内多数文章都是在批判公开课的“演戏”和常态课的乏味[3],有些文章倡导将二者融合――公开课“常态化”,常态课“公开化”。而对于在公开课和常态课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分析研究关注不足,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仍不多见[2],尚未形成一种与国内课堂教学研究相宜的方法,难以对实践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4]。

  基于此,本文针对学生在常态课和公开课上的学习效果差异,尝试具体描述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并分析其产生的因素,以便更好地促进常态课教学。

  1.学习行为的概念界定

  专家对于学习行为的内涵有各自不同评定。冀芳认为: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2]。高巍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的,教师行为是学生发展的外在依据[5]。教科书中对学习行为是这样界定的: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6]。笔者认为,这一概念阐述的共同点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表现。

  目前,在对公开课的争议分析中发现,“公开课”的功利作用被人为地过分夸大。然而,在笔者的课堂上,公开课与常态课一样,没有刻意加工,但学生的学习行为存在明显差异。

  2.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学习行为差异

  笔者选择了四个行为项目作为观察维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尝试进行总结,具体行为表现见下表(学生学习行为分解表)。

  学生的行为表现差异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状态?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3.产生行为差异的因素

  开设公开课的班级,经过了精心布置,教师也是穿着讲究,精神抖擞,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开课的班多了听课的老师。然而,产生差异的最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3.1充分的“备”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前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对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准备还是心理的准备都是最充分的;对教师来说,笔者觉得更多的就是心理的准备。教师们在同行中都有好强、被认可的心理,愿意将自己的最高水平展示出来,因此,公开课上教师的投入度更高。教师无论从语调、表情还是动作都能给学生一种积极力量,感染学生。

  3.2精彩的“展”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感觉有那么多的人在关注自己,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展现自己,不愿意在那么多老师面前丢面子。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有充分准备,所以他们的展示很自信,也很精彩,这正是中学生的年龄特质。然而,在常态课上,我们也许忽视了学生喜欢展示、表现自己的本性,习惯了“灌输”,而学生好像也习惯了公开课上的“展示”。

  3.3欣赏的“评”

  教师在公开课上经常会说一些真诚温馨的话语,无疑给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建立和谐、平等、民主师生关系的有效保证。在公开课上,我们少了常态课的批评、指责、说教和??唆,多了中肯的表杨和赞许,这也许是形成课堂良好教学效果的根源。

  4.给教学的建议

  心理学研究认为,高度信任者比低信任者更倾向于合作,也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7]。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从而感染、吸引学生;多鼓励赞美学生,营造和谐、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

  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要靠教师调动,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避免学生出现被动、消极情绪,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2]。

  最后,公开课的高效主要归因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常态课是主体,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我们应该利用公开课的优势改进常态课的不足,使二者和谐共存,以便更好地促进常态课教学。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提升高校学生能力培养

    【Abstract】 To cultivate the application skills of talents,universities need to cooperate with enterprises and pay attent...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关于提高民族学生《土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浅见

    中图分类号: TU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4-0046-002 0 引言 《土力学》作为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实用性强,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是构建整个...

    sansa2025理工科类
  • “美丽中国”思想在高校: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091-02 一、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各项资源严重缺乏、生态环境被肆意破坏与污染等危机中。这些危机的产生会逐步威...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承担着国家的发展重任。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却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影响,在这种种条件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就会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里面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众多因...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包含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等多方面,培养起来是一项要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覆盖于教育全方位的长期性、系统性的教育工程,难度较大,加之在意识、道德、心理和理想等软指标上难以考...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政治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观、消费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日后工作与生活有着重要的帮助,对此,教师必须要转变陈...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