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湖南省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生育观调查与思考

sansa2025

  湖南省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生育观调查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36-01

  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扩招政策使得大多数人拥有了大学教育的机会。2014年,国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5.6%,预测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40%。而当前的大学生更为个性化,喜欢独立自助,热衷于新事物,其生育问题的观点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主流社会的生育行为与政策造成影响,进而会对社会未来发展产生相应的影响力。

  一、样本选择与调查

  2015年5月,本人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湖南省普通高职院学生生育观进行了调研,在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四所高校,通过分层抽样,共计抽取了4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该次调查文卷发放量为400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为393份。

  在分析之前,本人首先对这四所院校的学生生育观进行了初步了解,同时与研究目标相结合设计了问卷初稿,将该问卷在网络上发放给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随后对问卷进行完善定稿,并按抽样方案实施调查。问卷调查主要采用了自填式方法,通过实际了解可知,数据具有良好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本文的调查问卷为两个部分:一是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学历、年定、家庭背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月均消费水平等内容。问卷另一部分则是调查的重点,主要为生育观的具体特征及表现,从生育目的、数量以及生育性别偏好等多个方面进行问题设置。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有无生育意愿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75.2%的人有生育意向,不愿生育的为10.5%;不太确定的占13.6%。后两者的比例高达27.1%,可以表明,当前大学生在生育方面比较消极。不愿生育的影响因素及比例分别为:工作压力占36.5%,养孩子费用太多占21.9%,居住条件占14.5%,怀孕、生孩子太痛苦占11.3%,不喜欢孩子占7.3%,想保持身材和身体状况占7.1%,其他因素不足2.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工作、生活方面存在的压力对大学生生育意愿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生育时间

  从大学生计划结婚的年龄调查中可以看出:计划在毕业后3年内结婚的大学生占调查总数的30%,超过90%的大学生计划在30岁之前结婚,在30岁之后以及不确定的人不足10%。在预期生育年龄调查中,在30岁以前生育的占61.6%,在30岁之后生育占13.5%,不确定的为24.9%。虽然大学生在毕业后都进入了生育黄金期,然而有25%的调查者依旧未将生育计划列入自己的人生规划中,这其中有着许多因素值得思考。

  (三)理想子女的数量

  不考虑生育政策等因素的调查显示:计划有两个子女的占76.4%,计划有1个孩子的占19.2%,3个或3个以上的不到5%。需要注意的是,理想子女数量为1男1女的人数比例占总调查人数的69.5%。从当前的二胎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分析,53.9%的独生子女会选择生二胎,28.8%的大学生不会选择二胎,15.3%的不确定。考虑生育政策因素,对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希望生二胎的占35.5%,而不会生二胎的占44.7%,19.8%的人不确定。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二胎的生育,这也表明单独二胎新政的颁布,使得大学毕业群体不会出现社会所担忧的生育高峰。

  (四)生育性别

  考虑生育政策限制的条件下,在计划生1个孩子的调查人员中,生男生女均可的占65.2%,愿意生男孩占19.2%,愿意生女孩的占15.5%。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在子女性别上并未有偏好,选择生男孩的仅比女孩的高出少许。也可以归因于大学生的教育水平较高,传统观念影响较少,并且这个群体的人在毕业后大多数希望在城市工作,因此,男孩的偏好也并不是非常突出。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生育观的思考

  生育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其生育行为与生活,还会波及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具体来说,大学生在生育目的上,由传统的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转化为对自身生活的完善,表现了合理的生育观点,进而使得合理的生育文化反向辐射于社会各个阶层。在生育数量上,大学生追求“少生优育”的比例增加,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社会的人口数量,而且使人们更加注重对孩子质量的追求,有利于中国社会人口素质整体的提高。在生育性别偏好方面,生男的偏好有所下降,男女皆可以及生女偏好有所提高,这也使得国内男女平衡问题有所缓解。并且社会男女平等的意识逐年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渐上升。大学生生育时间的延后有助于国内整体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

  从高职院校角度来分析,应结合大学生在生育观念的特征,开展一些能够针对其“三观”教育的课程,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转化自身的生育观念,能具有一个更为合理的生育观。从家庭角度来分析,父母的生育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大学生的生育观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父母观念的延续,这其中包含了性别偏好、生育数量等。

  湖南省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生育观调查与思考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构建、特征及存在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构建从国家发展战略到个人成长成才,都吸引了全社会的足够关注。经过30多年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不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基于中学生认知特点的物理课堂教学探索

    物理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可见物理课在学生生涯里的重要性。它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涵盖了从生活中水的波纹现象的解释,到宇宙世界的探索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一次冒险,一次探索。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发散思维,提高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3.075 Abstract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基于培养学生成功品质的学校音乐教育探究

    音乐教育在学校中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确保素质教育得以更好实施的手段。音乐可以对人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帮助人们修身养性。音乐教育对于人来说,是一种审美教育的形式,能够帮助人们进行自我培养,陶冶自身情操,可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250-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方式最大的转变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授,还应注重学生思维...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到如今的“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择业效能感较低。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导致他们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恐惧不安,而这样的心理状态又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就业...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