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四川高职院校拔尖创新学生培养刍议

sansa2025

  四川高职院校拔尖创新学生培养刍议

  0 引言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留给我们一个沉重的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大学义不容辞的历史性责任,中国大学能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和难以破解的难题。不可否认建国以来我国高校鲜能培养出大师级领军人才,我国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还需积极探索。我国对于高校一直没有停止对资优拔尖学生的培养模式的探索,进入新世纪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多年的努力和摸索,我国高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

  1 国外相关经验借鉴

  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及机制:美国高校创新意识靠前,胆子大,水平高,造就了美国现今高比例拔尖创新人才拉动经济迅猛发展的局势。

  德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培养拔尖创新学生的教学体制,包括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体制作为前提基础,需要基础面宽,知识面广,专业涉猎广泛的通识型人才。

  日本高校培养拔尖创新学生的教育模式:日本高校的教育教学更加贴近重视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同时接轨国际高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建立健全一个更加人性化、适应能力更强,更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2 对我国构建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的启示

  我国构建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有效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是将来高校实现发展的一种转变,我国要培养拔尖学生,途径之一就是在现有的高校内部分化出拔尖人才培养机构,如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团队、荣誉学院等,并建立合适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故研究我国高职拔尖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发展理念、培养特色和办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的新模式探索中的研究得到下面理论基础,在高职教育变革春天将来临时期,探寻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加快培养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试行:第一,依靠“教授型名师”直接培养创新学生。高职院校应选拔出一批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授型师资担任创新学生的导师。第二,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拔尖学生须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修养,让其在研究中发挥作用,比如校外实训。也可把学生吸收到课题组中,让他们做教师的助手,参加一些具体的科研工作,如文献检索、文献综述、调研、收集整理资料、实验工作、撰写论文。在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以便创新。第三,改革现有的学校评估要求、教师评估要求、学生管理制度。对创新学生因材施教,在相关课程完成时,特殊要求,单独制定个人计划,让其多实战。第四,增强高职创新学生的奖励,以激励学生,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应增强学院对创新学生的奖励,尤其是对于有一些创新才智和潜质的学生,在全国性、省级比赛、专业学科比赛中取得重大荣誉的,如本院学子首次使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对于此类科技创新发明等,学院应适当提供资助,以激发优秀人才的创造潜能与创新热情,发掘更多有潜质的创新人才。如有可能,省教育部可拟设定省级创新学生专项资金来鼓励优质学生。第五,建立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可率先搭建产学研合作,形成企业(公司、工厂)、高职院校、科研机构的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首先要建立高职在校生参与生产实习,让在校期间接触实践、以及科学前沿。重视对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在实践中教授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生产中理解知识。第六,重视国示高职院校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不同学科的交杂会萌发出新颖的思想,国示高职可率先引领不同学科的融合,文科中渗透数理化知识,理科中交杂文科思想,同时让专业学科跟必修重点学科渗透,如本院计算机科学系软件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时,可以从编程角度教授学生如何实现某一理论,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先讲理论过程,再加入数学程序实践课。同时学院健全多学科交叉的机制,对重点交叉学科给予重点支持。

  3 结束语

  本文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特点,重点对几个对策进行了阐述,主要从培养机制出发,结合产学研过程,可较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但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众多,包括高职教师情况,以及课程设计能否结合企业实际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四川高职院校拔尖创新学生培养刍议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对大学生“手机控”干预对策

    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产品已经扩展到人类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尤其是手机的广泛使用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但也引发了各种问题,其中大学生对手机产品的极度依赖,以“手机控”最为严重...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道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一.道德人格 道德人格是受传统文化影响,具有伦理学意义,有具有生理学意义受人的遗传、教育、社会生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道德人格可以通过在人的社会性活动形成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通过人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谈谈农村小学生作文的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难度较大的环节,特别是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怕教,学生怕写。很多教师感受到:学生接触社会面狭窄,视野不够开阔,因而写出来的作文内容空洞,反映生活面不广。很多学生已习惯于抒假情、写假话。因此努力探索适应小...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西方文化对现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大学教育管理的相关对策

    英语作为西方文化的载体,早在晚清时就已经被引入中国的学习教育。其形式当时为语言教学,现今逐渐发展为语言和科学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教育。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obinson(1985)曾提出“文化多面性”的概念,他认为语言和文化...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跨栏跑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

    跨栏跑是田径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跨栏教学过程中常遇到学生在跨栏时产生恐惧、害怕心理,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逃避练习,出现绕栏、跳栏现象,女生尤为突出。尽管教师反复讲解技术要领,鼓励他们大胆练习,但效果不明显,有时在教师强迫之下练习,往往还会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是培养知识分子的重要园地,是传播各种思想文化的汇聚之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及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具有强大优势,企图利用各种渠...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