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基于实现“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与途径探究

sansa2025

  基于实现“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与途径探究

  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进步,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和文明的成长。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更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目标指向。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我们民族希望和祖国未来,在价值取向多元化时代背景下,能否正确把握住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面临的挑战现状

  (一)价值主体由社会主体向个人主体转移,集体主义观念逐渐淡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族文化交融渠道逐渐增多,西方各种文化、社会思潮特别是网络思想的渗透对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逐渐淡化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个人主体意识增强。

  (二)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淡化和社会认知错位。在价值追求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存在的理想信念淡化,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关心时事。部分大学生对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不清,片面追求享乐主义、金钱主义,特别是部分大学生有宗教信仰,在宗教信仰的冲击下,导致了对社会认知的错位。

  (三)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严峻挑战,社会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价值取向歪曲,个别大学生因为一句话或一件小事大打出手,受情义、欲望等非理性主义思潮影响,缺乏冷静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的理想信念。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也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二)崇高的道德情操。大学时期是人生道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加强道德修养,是大学生自身全面成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三)忠诚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四)深厚的法治观念。依法治国法治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还要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

  (五)高尚的职业操守。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树立高尚的职业操守。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发挥新媒体力量,积极传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播源地,高校应该利用QQ、MSN、贴吧、论坛、微信、微博等媒体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新媒体力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占领学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

  (二)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善于将其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寓于活动中,学会运用各种活动载体进行价值观教育。特别是要善于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坚持干中学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科学理论的学习,最终要运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实践。高校各级党委、党组织以及团学组织可以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方面,校内各级组织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榜样示范评选活动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的知道,让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到企业、农村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让学生深入到基层去,才能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国情、民情,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增强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和接受。

  基于实现“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与途径探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基于群体心理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探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291-02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公民意识...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一、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和实践现状 1.1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的专业,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然而中...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93-02 主体性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存在尚未被开发的潜能,教育应该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尊重其人格,构建在教师...

    sansa2025经济管理
  • 谈理工科大学生“科技英语”教学的两个目标

    作者简介:王雁飞,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思源学院国际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寝室机制探究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这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来说,既是有利条件,又是严峻挑战。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由于高校逐步实施了学分制,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以传统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关于高校学生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

    如何对国内各大高校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是培养高端人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借鉴国外院校成熟的考核模式,并结合我国的高校现状以及学生特征,对我国高校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提高我国高校对高级人才的培养。 一、国内考核模式现状...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