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

sansa2025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77-02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开始实行学分制改革。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课、自主选时,自主选师,自主选学,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对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学分制弹性、灵活性和自由化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教学行政班级的学生管理模式,给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了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机制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学分制的内涵及特点

  学分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由19世纪美国哈弗大学首创,因其利于学生发展,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在各国高等院校中已得到普遍实行。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学生自主选课后,得到教师的指导,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分和绩点,以此来衡量学生学业成绩。其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1 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化

  学分制实施后,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学习需求和将来发展的方向,设计出相对弹性和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因人而异配置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培养模式。通过选课这个平台,学生学习的时间变得灵活和弹性,学习内容也可以自由选择,学生不再受教育年限和授课时间、授课课程的约束,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全面发展。

  1.2 课程考核的变通性和自主化

  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分的数量和绩点来衡量。在预选课程后,学生进行试听,在试听中如果发现自己对所选择的课程不感兴趣,可以进行退改选,对已经结束试听的课程也可以进行小范围的补选,这为学生的个性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学期末,对于学生选修的课程,出现考试不及格,均可以重修重考,直至取得等值的学分为止。

  1.3 课程过程的指导性和个别化

  学分制是选课制、学分制和导师制三位一体的。虽然学生的兴趣爱好很重要,但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他们很难独立设计一套符合自身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学习体系,还需要导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给予个别化的帮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教师的竞争意识。

  2 学分制的实施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课、自主学习,同一班级、同一宿舍的同学可能不在一起上课,同学之间没有统一的时间,传统的行政班级被打破了,班级中很难安排集体活动;由于学生上课时间相对分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也不容易确立,严重影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开展,给日常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具体表现在:

  2.1 学分制给高校传统学生教育管理价值观带来巨大的冲击

  高校传统学生管理,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分班级、分年级、分专业进行管理。其工作价值观取向是社会本位的,重视的是学生共性教育,即强调的是学生的整体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学生更愿意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和课余时间,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一观念,突出学生个性发展,达到个人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2.2 学分制给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带来新的挑战

  (1)学分制下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学分制下的学生自主性强,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大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往往缺乏独立性和自律性,进入大学后,遇到学分制的学习环境,极易放松自己的学习,降低自己遵守纪律的要求,学生日常管理弱化趋势严重,因此,学分制下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学分制下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途径需要转变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分制下,班级组织的作用逐渐弱化,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机会减少,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也无法到位。这些问题的产生无疑向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发出了新的挑战,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急需转变。

  (3)学分制下需要调整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构成

  传统学生管理,以班级为抓手,体现校院两级条块管理特征。学分制下,很难把学生召集起来进行统一管理,仅仅依靠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已经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要求,需要不断丰富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构成,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

  3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

  学分制下,传统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管理理念、工作机制,还是工作途径、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针对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出现的新问题,笔者通过分析研究,提出适合学分制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3.1 尽快转变传统落后的管理观念

  科学的管理观念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传统的管理观念,重管理、轻教育,管理过程中突出的是管理者的地位和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学生必须对管理者提出的观念和规章制度绝对服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十分传统和落后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应尽快进行摈弃和转变。学分制条件下,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倡导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十分科学和可取的。当今,国家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教育管理也应该从硬性管理向引导性管理、服务性管理、教育性管理转变,突出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取向,运用科学的管理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培养更多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校复合型人才。   3.2 建立丰富多元的管理机制

  不可否认,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曾经在过去的学生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然而今非昔比,传统的模式在现在的学生管理中很难有效开展工作。对原有的机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以学生宿舍为阵地的日常学生管理机制。学分制下,传统的班级管理阵地这一形式已经消亡,学生宿舍成了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最多,也是最固定的场所,所以必须牢牢抓住学生宿舍这个阵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把做人、做事和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建立校、院、班、宿舍四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2)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学分制下,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学分制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管理功能,为学生教育管理贡献应有的力量。

  (3)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宽行政班级的管理功能

  行政班级是学生管理中最基础的单位,学分制下,其作用名存实亡。然而,无论怎样强调学生个性的塑造,其成长成才依旧离不开社会品德的培养。班级作为组织学生活动的主要单元,在新的教育教学体制下,仍然是学生集体生活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掘行政班级的功能,实行院校两级的条块管理。

  3.3 调整和健全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体系

  学分制下,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既要保障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学生德育发展需求,又要解决学生在学分制下学习和社会交往的问题,光靠辅导员+班主任的队伍已经难以胜任。除不断加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外,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管理队伍体系。所谓全员,其含义就是“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导师+学生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做好思政教育、日常管理,任课教师做好学生学业管理,导师做好思想引导的学业辅助,学生干部配合老师做好信息收集和传达工作,五类人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才把学生教育管理落到实处。

  3.4 实行灵活多样的管理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是自我意识较强和相对独立的一个社会群体,接受知识的能力极强,但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要想科学的管理好大学生,必须充分掌握大学生心里发展特点,不断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才能被大学生所接受,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1)努力营造和谐育人的管理环境

  大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的育人环境。从硬件上,需要创建美好的校园环境、图书、宿舍、教学设备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努力营造高尚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管理途径灵活多样

  学分制下,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逐渐减少。可以通过QQ、校园网络、博客、个人主页等新渠道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3)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教学上,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管理上,以引导教育为主,全方位接触学生的个人思想和学习生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帮助学生更好的从管理中接受高等教育,成长成才。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基于群体心理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探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291-02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公民意识...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一、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和实践现状 1.1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的专业,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然而中...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93-02 主体性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存在尚未被开发的潜能,教育应该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尊重其人格,构建在教师...

    sansa2025经济管理
  • 谈理工科大学生“科技英语”教学的两个目标

    作者简介:王雁飞,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思源学院国际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寝室机制探究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这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来说,既是有利条件,又是严峻挑战。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由于高校逐步实施了学分制,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以传统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关于高校学生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

    如何对国内各大高校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是培养高端人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借鉴国外院校成熟的考核模式,并结合我国的高校现状以及学生特征,对我国高校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提高我国高校对高级人才的培养。 一、国内考核模式现状...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