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发展学生主体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析

sansa2025

  发展学生主体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

  (1)发展学生主体性能够提升课堂的吸引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利用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学习。这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之一。与此同时,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中,认为可以通过引发学生认知上的不和谐的方式,进行学生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尽量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创设出合适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主动性,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进行“循环小数”的教学实践时,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学生们会沉浸在这个小故事当中,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故事的继续讲述,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循环规律。最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总结,并且将这个故事与循环小数类比,让学生自主品味其中的精髓内容。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以讲故事为开端,教学形式较为新颖,并且在这整个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类比和感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发展学生主体性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如果学习结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因为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学习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就能够进一步树立起克服缺点的信心,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以后的学习任务。比如,如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进行消极的消息反馈,“这名同学的答案是错误的,谁有别的答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身的观点不被理解和不被重视的感觉,长此以往,会导致常常回答错误的同学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堂答题,渐渐远离学生群体活动,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尽量做出较为积极的信息反馈,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善于诱导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答案的更正。

  (3)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心理承受能力也较低。在小学生群体中,最忌讳的应该就是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一个不聪明的学生,是一个笨学生。而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有效避免学生产生这种感觉,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认为自身在这个班级中,是值得尊重的,是被重视的,进而推进后续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比如,教师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教学时,教师出题,引导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在规定时间之后,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正确答案进行订正。最后,要求全部做对的学生举手,然后让错一道题目的学生举手,错三道以上的同学举手。全部做对的同学自然会自豪的举起手来,而越往后举手的同学会越显得面露愧色,不太好意思。这样会导致学生积极性的挫伤,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也会下降。而如果教师能够在引导学生进行答案订正,思索错误原因之后再引导学生,在订正过后,全部明白的同学举手,那么这样就更加有助于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提升。

  二、为学生提供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机会

  发展学生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遵循学习基本特点和规律的一种表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机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通过原有知识经验结合新知识,进行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处理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契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新信息与先前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机集合,实现新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更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僵局,而是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主动去充实、丰富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经验。

  三、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首先,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培育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摒弃学生惯有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其次,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进行重新定义或者重新组织的能力。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形”的举例时,小学生举出“长方形纸张沿对角线裁剪”的例子,这就是思维独创性的体现。

  四、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要在以后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发展小学生主体性的相关问题做出更深入的探讨。

  发展学生主体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基于群体心理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探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291-02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公民意识...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一、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和实践现状 1.1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的专业,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然而中...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93-02 主体性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存在尚未被开发的潜能,教育应该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尊重其人格,构建在教师...

    sansa2025经济管理
  • 谈理工科大学生“科技英语”教学的两个目标

    作者简介:王雁飞,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思源学院国际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寝室机制探究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这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来说,既是有利条件,又是严峻挑战。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由于高校逐步实施了学分制,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以传统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关于高校学生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

    如何对国内各大高校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是培养高端人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借鉴国外院校成熟的考核模式,并结合我国的高校现状以及学生特征,对我国高校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提高我国高校对高级人才的培养。 一、国内考核模式现状...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