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浅谈图书馆对中小学生教育的作用

sansa2025

  浅谈图书馆对中小学生教育的作用

  图书馆是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不仅收藏文献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传播知识火种。它所拥有的知识内容涉及到所有学科,对读者的借阅不受任何限制,还可以依据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读书,其潜移默化的教育职能具有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图书馆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图书馆历来被赞誉为“知识的海洋”,也被称为“第二课堂”。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曾纵情泛舟其上?又成就了多少学者、科学家、政坛领袖?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曾经是图书馆狂热而又忠实的读者。通过图书馆,走向成功之路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图书馆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学识的增进大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各项素质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

  1、环境育人

  环境是一种力量。环境具有影响力、规范力、教育力。学习是人与环境交流过程中完成的。好的环境既能告诉人们是“什么的”知识,也能告诉人们“如何去做的”知识。图书馆寓教于境,充分发挥环境资源的教育作用。

  学校图书馆是环境优美、清净整洁、书香四溢的“学习中心”。步入图书馆就能给人一种温馨向上的感觉,这对培养学生的气质、情趣、素养等起到重要作用。

  2、人才育人

  图书馆的人员结构,由多种层次、多类学科、各种专门人才集合而成。这种人才结构体系能根据各种不同需要,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如管理人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推荐不同阅读兴趣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进行交流,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的内容;帮助学生从优秀的书刊中吸取有益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兴趣。通过新书陈列、专题图书展览、黑板报等方式对图书馆进行图书宣传。

  3、文献育人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其丰富的馆藏是实施教育职能的物质基础。图书馆具有适合各年龄段青少年阅读的书籍,有指导人生道路,帮助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经典作品和哲学图书;有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培养美感的文学艺术书籍;有拓展知识、开阔视野、训练思维的史、地、自然科学书籍。另外,还有内容丰富的光盘资料。图书馆的藏书中也包含着很多有育人的资料,图书馆可以通过提高藏书质量及开展导读工作,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思想健康、格调高雅、知识性强,反映时代潮流的书刊,为加强学生教育做出图书馆应有的贡献。

  4、活动育人

  图书馆经常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举办各种丰富多采,寓教于乐的读书活动,使中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有益发展。各种读书和社会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受到德育、智育、美育的教育,增长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能够激发他们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使阅读行为有积极的动力和明确的目标,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素质教育

  1、建立“心灵书屋”

  营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阅览室。这种阅览室我们可以起名为“心灵驿站”、“休闲小屋”,环境布置的和其他公众阅览室有所区别,要尽量以优雅为主。这样的环境布置有利于消减学生的心理紧张感,促进身心健康。此外在阅览桌上可以设立“我想对你说”的留言版,让学生留下最想说的话,以此来追踪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2、优化藏书格局,提高藏书质量

  我们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要提高书刊质量,切实防止格调低下、思想内容不健康的书刊进入图书馆。这就要求图书采访人员要把好藏书质量关,坚持思想性、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统一的原则,严格制定选书标准,分清真伪辨别优劣,着意选购优质图书,把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提供给广大青少年。在选购新书时,也应特别注意选择中小学生喜欢的能够满足他们对有用的书籍,让可塑性强的的青少年在知识的海洋汲取丰富的文化素养。

  3、围绕中小学教育,积极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中小学生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一样,是文献资料最为丰富的地方,同样是人类知识文化积累的宝库,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精神重要场所。引领学生从狭隘的学校课堂走向广阔的知识海洋,多彩的生活空间。学校教育其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的素养,在于激励学生实现“中国梦”而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方法,因此充分利用中小学图书的丰富教育资源,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适合的读物,在深厚的精神土壤的中自主地培养其道德水准。如,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孝文明意识中,选择《弟子规》《三字经》等,这时,学校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儿童图书馆,以其丰富、多视角的馆藏资源为依托,让学生进入中国古典文化的沃野之中,体会古典文明中所传达的精神之美,汲取传统道德的精华,以哺育自己的心灵。再如,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等系列活动中,学校同样要利用儿童图书馆的资源,让学生自由的走进知识的海洋,把传播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与培养正确的理想观、道德观、世界观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完成思想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实现素质教育。中小学校也可以把儿童图书馆开设为第二课堂,用以开展素质教育。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图书馆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建设好,充分利用好图书馆是时代的召唤,现实的需要,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必须。谁抓住了这一切入点,谁将把握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让我们记住:兴趣是培养出来的,习惯是训练出来的,潜能是开发出来的。

  浅谈图书馆对中小学生教育的作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顶岗实习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承诺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7-0057-05 收稿日期:2014-04-13 作者简介:饶雪梅(1963- ),女,安徽桐城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理应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教学模式也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心理特点出发,使大学生通过课...

    sansa2025经济管理
  • 个性化指导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创新思考

    1.对大学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已经成为政府施政的一个重点被列上议事日程。个性化就业指导是相对于“一致化”、“标准化”、“共性”就业指导而言的,对大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有...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探析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政治行为,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新形势下,作为肩负历史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其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值得关注。 1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与政治建...

    sansa2025经济管理
  •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是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必备素质,是青年一代顺利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教育领域...

    sansa2025经济管理
  • 以文化人加强高校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32-02 一、高等学校校园中大学生记者的文化特质 在现代高校,大学文化既包括历史传统文化,也包括“天、地、人、物、我”的和谐理念,它...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