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德建设路径

sansa2025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德建设路径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基本可以分为学习、沟通、研究、实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外部需求。教师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价值观和品行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其工作效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四个平台中的接纳融合程度和四个平台自身之间的衔接稳定程度。学习阶段,需要教师对理论知识毫无保留地教授;沟通阶段,需要教师对各种困惑耐心细心地解答;研究阶段,需要教师不遗余力地配合学生分析、钻研;实践阶段,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地辅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总结。教师的工作贯穿于四个阶段之中,现实中每个学生群体都是这四种阶段的不同组合,且不断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是一种长期性、重复性的巨大工作,教师的师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于学生工作的投入程度。因此,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必须强化教师师德建设。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师生共享价值观,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都显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学校在开展师德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同时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建设和道德品质教育,纠正教师和学生价值观偏差,引导他们建立共享价值观。共享价值观的建立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方向取得一致性,形成公共意识,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师生共享价值观的建设途径有:(1)定期安排和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内容要与时俱进,贴近生活,注重实效,形式要多样,可以是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等,重点是要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2)具体政策引导,通过制定具体明确的激励和约束政策,引导、促进师德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3)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亲和力,组织青年教师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增进友谊,培育师生之间的信任与默契,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相互的责任感。

  第二,优化师德评价机制,保障师德建设的开展。师德评价是通过外部对教师师德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对教师起到监督与激励的作用,以达到强化师德建设的一种形式。优化师德评价机制,首先就是师德评价体系的优化。“师德评价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能比较全面地、科学地反映师德的内容,同时在现实中也具有可操作性。师德评价的目标是要正确反映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学生家长、社会舆论等学校利益相关者对教师的评价。因此,要把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评价结合起来,要把评价的主体和客体严格分开来,能够自主、公平地反映客观事实。”[1]其次就是“加大学生评价在教师考核中的权重,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并针对意见进行详细的调查,让教师意识到学生的重要性,促使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重更加关心学生,真正热爱每一位学生。”[2]最后,还要硬化教师师德评价结果,做到结果透明、奖惩公开。对于不称职的教师予以严厉的惩处,对于表现卓越的教师要大力嘉奖,通过树立正反面的典型规约教师的行为,提高广大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

  第三,重构德育教师心理,推动教师现代化的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教育的现代化,也强调着教师的现代化。要实现学校德育管理的成功,德育教师心理的重新建构非常重要。学者蔡怡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1)包括德育管理在内的整个中国教育面临着重新设计;(2)德育管理者的传统心理特质现代化的转型,成为现代化的障碍;(3)德育管理的现代化呼唤着现代化的教师。同时,她通过分析,还给出了重构现代化德育教师心理的八大要素,即迫切的求变心、冷静的理智感、个人的效能感、知识的价值观、现代的信息观、全新的时间观、明确的制度观、开放的民主观[3]。通过对德育教师心理的现代化重构,克服其不关心公共事务、思维陈旧、恐惧创新、忽视实践的孤立的自利的传统人格特征,发扬其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目光长远、思路开阔、尊重知识、关心学生、富于责任感的开放的公益的现代人格特征,从而发挥德育教师在“四个平台”教育模式中的精神导向作用,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广度和效度。

  总体而言,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意识,提升品德修养、增强理论与实践能力,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师德建设的切实到位,是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建立师生共享价值观,优化师德评价机制,重构德育教师心理是促进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教育方法合理,师生关系和谐,才能稳步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德建设路径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研究

    在大学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重要的一课,心理疏导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同时要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帮助大学生清楚不良的心理状态和障碍,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浅析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在辉煌的成就背后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问题,比如贪污腐败现象,拜金主义等,这些社会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和一些错误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从学生的思想现状来看,大...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0-0246-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指大学生自觉产生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欲望和要求及自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求知行为。在实践中,正是这种需求推动着...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智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社会智力的相关概念 “社会智力”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20年首次提出。针对社会智力的研究便引起了很多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对象,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对社会智力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不过之后又沉寂了...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44-01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方...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建议

    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内容、方式等多方面遭遇冲击,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重重障碍,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