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浅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ansa2025

  浅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80-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笔者是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端正态度。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根据教师既定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的,而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师需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当通过自身的情感与素养来感化学生。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处于十分关键的作用和地位,教师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需要在品德修养和言谈举止上做出榜样。教师应当为学生呈现最为理想的精神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热情,从而有效地影响和感化学生。教师的学识和智慧、强烈的上进心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中提出: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不但实施认知性的学习,而且也实施情感性的学习,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倘若可以有效地统一智力要素和情感要素,那么就能够通过熟练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情感去影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设置悬念,制造兴趣

  因为在数学中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给学生创设悬念,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好奇心会抓住人的注意力,小学生想知道结果如何,从而促进小学生去积极探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制造悬念,为上好数学课打下铺垫。 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提问:“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可以接着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可能受前面问题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通过动笔计算,像13、16、19、23……都不能被3整除,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教师再让同学们说数字,自己不用动笔就能很快知道它是不是3的倍数。接着让学生通过计算检验老师的判断,这样学生就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先不告诉他们结论,让他们把刚才讲的几个数的数字的位置调换一下,看看还是不是3的倍数,这就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无关。“奥秘在哪里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就积极思考起来,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开展新课教学,就能取得很好教学效果。

  三、动手实践,提高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掌握得更牢,知道得更多,要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数一数、画一画、分一分等,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体验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倡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发表见解,独立思考,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拼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教师进行鼓励、点拨,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坦克、机器人等。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品尝学习的乐趣,激发了求知的欲望。通过学生动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们学到了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由于小学生的自尊心都非常的强,他们都想要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所以,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活动得以强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时应当改变以往单纯的批评模式,实施赏识教育,使学生看到自身所取得的成就,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提高荣誉感,进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具备稳定和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以批评为辅,以赏识为主的原则,懂得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看到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在适当的时候激励和表扬学生,只要一个很小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示意,还是一句赞赏的言语,一个微笑,都能够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进而能够从整体上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要从实际出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离不开数学,让他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浅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学科作为小学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科目,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将培养学生知识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情感态度。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作出了更高水平的指导,其中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的关注,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注意。文章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的重要意义,提出朗读能力培养的技巧,总结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引言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