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利用农村本土资源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sansa2025

  利用农村本土资源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教育应以实验,观察为主线,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变“结论式”为“探索式”,使实验,观察,思维,获得新知识几方面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并具创新精神。观察能力是众多能力的基础,人类的一切探究活动就是从观察入手的。因此,农村学校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农村本土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对学生进行观察重要性的教育

  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观察能力是指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培养观察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初中生物教材有许多分组实验(动手,观察),每章节都有观察,讨论,阅读,思考,实践的内容,突出了观察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就更能从观察对象上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影响学生进行生物学观察的因素

  (一)观察目的不明确

  生物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观察的精确性较差

  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观察自制装片或永久装片时只停留在表面,对看到的生物的结构缺乏研究。

  (三)没有随时随地勤观察的习惯

  初中学生对自身或周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和生命?F象观察甚少。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心理素质不同,学生在学习和观察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水平。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多指导学生的家庭观察实验,培养有意观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身或周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和生命现象。

  (二)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1.重点观察。在观察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观察对象上,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2.顺序观察。进行观察时,要根据观察的目的,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仔细看一看观察对象具有的特征和特点。

  3.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首先,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农村,自然环境生物资源丰富,生产劳动过程中接触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机会也很频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从生产劳动和生活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时刻提醒、指导学生按观察目的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其次,观察要有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是进行正确观察所必需的重要科学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观察记录、绘制生物图以及对生物对象描述时,一定要符合观察到的真实情况。

  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对生物学的好奇心,是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不可忽视的环节。在组织观察活动时,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细致、全面地深入生活和生产劳动进行观察,发现生命现象,探究生命规律。

  四、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展的效果

  观察是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知觉过程。在组织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启发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如在讲授“根对水分的吸收”时,我布置了家庭观察实验,把黄瓜条分别浸泡在浓盐水和清水中,第二天观察现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明白了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我再让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用盐腌黄瓜,黄瓜缩小变软,把发蔫的菜浸在清水中,菜会硬挺。把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同样一个实验,有的同学用马铃薯块代替了黄瓜条,现象一样。但有的同学经过观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放在盐水中的马铃薯块为什么会变成深蓝色?”其实这又联系到了另一个知识点,这样调动了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精确的观察能力,对发展学生智力有重要意义。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有无尽的生物资源。如果教师能长期坚持利用好这一生物资源宝库对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方法的培养训练,学生就会养成一种积极,主动,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促进探索意识的发展。

  利用农村本土资源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利用物理实验实现学生能力飞跃

    一、物理实验能力的概念 根据心理学相关知识,能力属于心理特征范畴,是人类完成某一项活动的基本要求,而物理实验则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对于物理实验能力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从广义的角度将其认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前景

    如今,大学生话题成功冲出教育版面,以愈加娴熟的傲然姿态频繁登上社会版头条,短短几载,大学生救人献身事件、校园投毒事件、宿舍大意成灾事件接连不断,到当下愈演愈热的失联案件,一场场悲剧谁在导演?大学生安全教育话题被一只无形的手推举于风口浪尖,当...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微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走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路子,创设生活化情景是提高课堂...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探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标准已从学历标准转向能力标准,同时也将工作态度、心理素质及精神状态作为优秀人才与否的标准。简言之,心理资本已成为选拔人才的一项有力标准。心理资本理论主要以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手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媒体的概念已然深入了每个人的内心并且广泛作用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当中,也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事实...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安全问题研究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高等院校的主体。为大学生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促进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成才,是所有高等学校的职责。因此,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问题研究,预防和减少在校大学生的治安纠纷事件发生对建设平安和谐校及社会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