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落后的原因

sansa2025

  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落后的原因

  一、农村中学生教育现状

  (一)教育环境的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教育也逐渐面向现代化、科学化和世界化,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依靠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要依靠教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在广大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许多落后的教育状况,在低水平的素质教育下,中学生无法接受到正常的素质教育,甚至有些贫穷地区的学生没能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学校,什么是课堂。城市里的学校建设有健身房,音乐厅,游泳池等娱乐设施,而在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可能只有一面土墙充当黑板。教育环境的落后导致很多农村中学生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带着困惑走上社会,继而与社会严重脱节。

  (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城乡经济状况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在贫困的农村进行教育事业,教学经费的短缺使得很多农村教师无法保障基本生存收入,从而逐渐走出农村。师资力量的流动导致农村教学质量严重失衡,没有一位好的老师就没有一个好的学生,学生有问题也无法找到正确途径去解决,这样的教育便存在着巨大漏洞。再加上由于教育经费的缺乏,有些农村的教育机构宁愿聘用一些对工资要求低的代课教师,而让一些骨干教师流向富裕的县城,农村教学质量的持续滑坡最终将导致师资力量严重匮乏,进而教学质量也远远落后于城市,城乡之间教育水平的落差才会越来越大。

  (三)物质条件缺乏

  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落后必然导致教学力量和教育手段的落后,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也将持续减少,使得各种教育体系难以维持运转。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就必须兼顾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完备的物质条件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而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物质的匮乏是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近几年,虽然各级政府正在加大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办学条件,但是平均分配下来的资源难免出现不平衡,加上有些地方无故拖欠或故意克扣教师工资,剩下的办学资源就越来越少了。实施素质教育缺少必要的硬件条件,那么想要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便成了无稽之谈,地方政府的一纸宣言也便是空头支票,无法兑现。

  二、影响农村素质教育落后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因素

  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和改善,广大农村地区也大多解决了温饱问题,逐渐走向小康生活的行列。但是与城市相比较,农村的文化事业任然比较落后,一些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都比较缺乏,人们难以受到良好公共文化的熏陶。虽然很多农村家庭也有了电视和网络,但是一些不良的作品和信息也随之流入农村,特别是一些色情,暴力的内容容易对中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很多中学生随之走上犯罪道路,使得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走向了另一个困境。

  (二)家庭原因

  改革开放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位国人的心中,广大农村的青年人口也随之走向城市,外出务工。农村经济观念和婚姻观念的变化使得农村的离婚家庭也逐渐增多,很多离异家庭儿童和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保护,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再去上学,甚至逃课、打架、吸毒等。目前农村中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有些中学生则认为自己不适合念书或者念书无法找到出路,再加上一些监护人员(爷爷,奶奶等亲戚)的监督不到位,这部分问题学生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也给学校教育带了很多不良影响。另外,由于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他们无法做好正确的指导和启蒙工作,甚至忽略孩子的教育,从而使得农村学生在学习中盲目前行,最终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将难以提高。

  (三)思想束缚

  传统的儒家思想有这样一个评价:学而优则仕。在某些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这种思想大行其道,很多农村家长认为只有靠读书才能走出农村,摆脱贫穷,读书就是一块垫脚石,引领他们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在这种传统思想的压迫下,农村家长往往会采用逼迫的方法让孩子一定要考取高分,取得好名次。导致学生心理上极度排斥学习,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另外,高考制度恢复后,我国更加重视应试教育,这样的教育制度严重制约了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政策,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传统的教育观,人才培养观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矛盾和激烈碰撞。甚至有些学校和机构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认识不清,不能有效把握一个度,使得教育的步伐遭到阻碍,一时之间难以找到新的出路。

  (四)评价体系

  何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素养都能得到提高,而传统的农村中学教育评估只从学生的成绩着手,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的整体发展严重扭曲。所以检测教育质量的教学评估体系应该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全方位综合评价模式。许多农村的偏远地区学校教师缺少编制,工作任务繁忙,头绪多,交接性强,所以在评价工作质量和能力上应当适当予以协调。教育类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一套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向教师要成绩,向学生要分数。一套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应该是复杂的,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扭曲成考试成绩和名次排名的考核系统。应当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如果陷入了应试教育的固定模式中,将很难找到培养人才的出路。

  结束语

  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根本目的。广大农村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这不仅是一个农村学校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不可规避的重大问题,必须尽快找到合适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难题。

  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落后的原因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利用物理实验实现学生能力飞跃

    一、物理实验能力的概念 根据心理学相关知识,能力属于心理特征范畴,是人类完成某一项活动的基本要求,而物理实验则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对于物理实验能力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从广义的角度将其认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前景

    如今,大学生话题成功冲出教育版面,以愈加娴熟的傲然姿态频繁登上社会版头条,短短几载,大学生救人献身事件、校园投毒事件、宿舍大意成灾事件接连不断,到当下愈演愈热的失联案件,一场场悲剧谁在导演?大学生安全教育话题被一只无形的手推举于风口浪尖,当...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微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走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路子,创设生活化情景是提高课堂...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探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标准已从学历标准转向能力标准,同时也将工作态度、心理素质及精神状态作为优秀人才与否的标准。简言之,心理资本已成为选拔人才的一项有力标准。心理资本理论主要以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手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媒体的概念已然深入了每个人的内心并且广泛作用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当中,也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事实...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安全问题研究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高等院校的主体。为大学生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促进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成才,是所有高等学校的职责。因此,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问题研究,预防和减少在校大学生的治安纠纷事件发生对建设平安和谐校及社会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