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sansa2025

  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是一个的未来,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学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仅应该有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理。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音乐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缓解人的压力、提升人的审美情绪。因此,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对大学生的进行基础教育的一种。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自身修为,使大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地人才。

  一、音乐教育的本质与价值

  音乐教育的本质在于提高审美。它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学科,更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音乐教育应该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核心来设定教育的方法、方式和教育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教授的作品内容都要体现审美的要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感受生活的美妙、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通过音乐教育,反映学生的感情和思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懂得如何生活和如何创造美好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创造发展的价值和社会交往的价值。音乐可以使人放松,产生灵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会对人类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创造力是想象力的源泉。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任何音乐的产生都是音乐家创造力发挥过程,音乐创作比其他创作更需要创造力。音乐不比其他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等,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艺术的原型,音乐确实没有现实中可以模仿的对象。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音乐的表现有很多形式,比如合唱、齐奏、舞蹈表演等等,在这些表演形式中大学生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互相的协作团结,遵守纪律,大学生能增进与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目前社会,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于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的身体以外的其他心理判断、情感等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不想冲突,适应社会的心理状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如强迫性的心理疾病、极端的心理状态等等,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看事物有着乐观积极的状态,不消极、不懈怠。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快坚韧、与人能够更好地相处、能够更快的与环境相适应。这是心理健康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称为心理健康的人。

  目前的大学生群体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表现在对他人的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对比自己成功者的仇恨和排斥状态。对比自己强的人表现出对抗的心理状态,甚至进行破坏性的活动,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甚至于当别人遭遇的逆境的时候,幸灾乐祸,不提供帮助。这种心理不利于协作,有碍成功。其次,表现在对自己不认可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做任何事没有主见,太多的关注其他人的想法,很难成功。比如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攀比心理,对于自己贫寒的家境或者自己不突出的外貌,表现出的不自信,结果常常是碌碌无为、自暴自弃。再次,表现在反规则行事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出对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等的抵触心理。无论正确与否,倾向于向他人意见的反方向行事。这种心理会使人失去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性格偏执、会形成过于偏激的看法,不愿意遵守既有的社会规范,甚至会成为违法犯罪的分子。再者,难以克服的孤独心理。这种心理体现在比较自闭,不愿意与人交往和交流,甚至有意的回避与人交往的场合,导致最终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这种心理会使人无法排解压力,等到心理承受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极限,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最后,存在着与异性交往困惑。大学期间学业并不是很紧张,课余的时间教宽松,加上心理的成熟,大学生会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大学生刚刚经历高中紧张的学习阶段,并不懂得如何与异性进行交往、甚至于不敢与异性交往。分不清与异性的感情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盲目的交往,只为排解孤独。还有的大学生大学期间荒废学业,认为爱情至上、学无所成,结果大学期间碌碌无为。更有严重者,因为失恋自暴自弃,甚至有自杀的行为。

  三、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音乐教育因为其独有的特质和价值,必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好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教育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通过欣赏美妙的音乐作品,大学生可以放松精神,缓释心理压力,会在精神上获得愉悦。音乐可以增强人的生命力,现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生活的压力来自于各个方面,心理负担重,精神压抑。大学生因为学业、就业等等问题,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音乐教育可以让大学生通过聆听音乐给予不同的精神享受,不同的音乐会带来不同的精神体验,积极活泼的音乐能够增强人的斗志,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次,音乐教育可以完善大学生的审美价值。音乐会影响人的观念,会使人对于某些事物产生好恶。音乐通过优美的旋律使听众对音乐产生心灵的共鸣。培养人高尚的情操,使人对大自然和生活产生热爱。通过音乐更了解音乐所诠释的主题和时代背景,从而更好的体会音乐的内涵,更提高了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再次,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应该更为广泛以便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现实生活着经常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的化解这种冲突。如今社会越来越重视情商的重要性。借助音乐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摆脱人际交往的困境。比如进行合唱、齐奏、大型的音乐表演等形式使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增进交流与合作,更有群体意识,从而增加与人交往的自信心,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然后,音乐教育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关乎国家的发展,许多优秀而杰出的人才都是音乐的爱好者,比如,爱因斯坦就是通过音乐获得灵感。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激情和想象力,使创造力获得长足的发展。音乐教育绝对不是简单的音乐符号的灌输,它是通过音乐的律动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激发学生扩散性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使学生成为创新性的人才。

  最后,音乐教育可以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人无完人,任何的人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学生正值青春的美好时期,正是人的性格形成的阶段,这时候塑造的性格以后改变就会比较困难。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对美的渴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培养其团结、有爱、互助的性格,排除自私狭隘的心理,提升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操,从而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个性化指导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创新思考

    1.对大学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已经成为政府施政的一个重点被列上议事日程。个性化就业指导是相对于“一致化”、“标准化”、“共性”就业指导而言的,对大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有...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探析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政治行为,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新形势下,作为肩负历史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其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值得关注。 1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与政治建...

    sansa2025经济管理
  •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是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必备素质,是青年一代顺利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教育领域...

    sansa2025经济管理
  • 以文化人加强高校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32-02 一、高等学校校园中大学生记者的文化特质 在现代高校,大学文化既包括历史传统文化,也包括“天、地、人、物、我”的和谐理念,它...

    sansa2025经济管理
  • 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由于班主任既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授,又要负责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所以在学校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关系特别紧密,班主任在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而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其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势必会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越来越受各高校重视。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