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88-02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必不可少,而数学计算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怎样在学校课程多元化的背景下,提升小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之中,笔者就致力于研究如何在多元文化下的课堂中加强计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注重学具操作,加强对算理、算法的理解

  在计算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得“法”,通过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在平时的计算新授课中,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在市级小学教学能手课堂教学比赛中,笔者上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经过如下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探究20×2的算理)

  师:20×2等于多少呢?请借助小棒摆一摆,验证一下。

  学生通过摆小棒,上台展示,并交流不同的想法。

  教师再进一步结合小棒梳理算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知识点。

  2. 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师:借助小棒,探究3个12是多少?并交流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和小伙伴交流一下,如果有困难,请借助小棒摆一摆。

  学生上前操作,并说想法。

  对于以上两道例题的探究,笔者始终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探究算理,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现算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在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采取独立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找出12×3的算法,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关注了他们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算理及方法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头脑中,达到了理法相融、理为法服务的目的。

  学校另一位老师则执教了教研课“小数除以整数”,他充分利用学具操作,根据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建立数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更好地掌握算法。在合作探究算理、学习列竖式方法的环节,进行了如下设计:

  1. 质疑

  生1:它的小数点为什么要点在3的后面呢?

  生2:2为什么要在十分位上?

  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想一想9.84是怎样组成的呢?

  生3:9.84是由9个一、8个十分之一、4个百分之一组成。

  师:9.84如果我们用正方形表示出来,该怎样表示呢?

  生4:9用9个正方形来表示,8就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8份,4就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4份。(课件演示9.84的组成)

  师:同学们想,我们计算9.84÷3实际上就是把9.84平均分成3份的一个过程。应该怎样来分呢?你会不会把9.84平均分成3份呢?想不想动手分一分?

  2. 动手分,探究算理

  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并巡视,接着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分的过程。

  生:先把这些完整的9个正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3个。再分8个十分之一,每份分2个十分之一,还余2个十分之一,和剩下的4个百分之一合在一起。24个百分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8个百分之一。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动手分,找到了最终的结果是3.28。其实,我们动手分的过程也是一个计算的过程,大家先分的是什么呢?

  ……

  在计算课上,学生学起来容易枯燥、无味,但这节课却上得异常精彩。在新授环节中,老师注重过程学习及方法的引导。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学生列出算式9.84÷3的时候,他并没有急于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该如何计算。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要求全班进行交流。而在探究9.84÷3的算理的过程中,则充分利用学具,分正方形进行演示,把抽象算理直观化,再加上同位之间相互合作,学生边动手边思考,搞清楚了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通过这些措施,便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无论是基本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还是转化思想的渗透,学生都理解得透彻、到位,教学目标达成度很高。

  以上两节课都是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学具,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了掌握计算方法的过程。此外,通过人人动手操作,还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深刻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主动地投入推导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计算的自觉性。

  二、注重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计算教学

  以练习为主要内容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形式的单一化会造成计算教学的枯燥无味。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计算能力,是计算教学应该重视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趣味化和层次化。比如,笔者在执教“两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时,就对综合练习进行了如下设计:

  1. 青蛙跳荷叶:口算练习。(图略)

  2. 小蝌蚪找妈妈: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练习。(图略)

  3.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阳光超市一共运来多少瓶水?(图略)

  针对低年级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笔者设计了3道有趣并富有儿童画情景的练习,把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恰当、适量的变式练习不但能巩固新知和技能,防止思维定式,还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对于多元文化下的高效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口算训练,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要帮助每个学生打好口算基础,以切实提高口算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实际,在课前会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2~4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笔者还在班内举行每月一次的“数学达人”比赛,计时4分钟,120道口算题。4分钟的时间虽然很快,可这短暂的4分钟也是高效的4分钟,孩子们在4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一百多道口算。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口算、笔算的速度及正确率明显得到提高,同时在班内掀起了练口算、做笔算、争做“速算小达人”的学习高潮。甚至在课间,也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围着老师做口算卡片的身影,由此可见,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他们已经把数学学习逐渐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根据每个学段的知识要求,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探究,为学生长远数学能力的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兴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激发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

    传统意义上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面临着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相脱离,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比较差。在生活实际中,时时处处少不了数学计算。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变得...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对于科教兴国和培养我国各级人才具有先导性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加强对基础教育各方面的改革,尤其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发展...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70-01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尽量给学生提供自...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