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

sansa2025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D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214-01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

  (一)职业选择自主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自我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为标志的人生取向构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主流。职业价值观转向“经济价值型”和“自我价值型”,个人本为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寻求实现自身的价值”等观念逐渐内化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一部分,从“关注社会”逐渐转变为“关注自我”,重视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渴望自身价值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并把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忽视远大理想和高尚人生目标的追求,职业价值观评价标准倾向于现实和具体化。

  (二)职业目标功利化

  职业目标是职业价值观最集中的反映,指的是择业主体所设想的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和利益群体的分化,当代大学生在确立职业目标时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注重经济收入、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职业定位追随市场感觉,如果选择的职业与自身的愿望不符,则勇于放弃,重新选择。这表明实现人生远大志向等精神状态和行为取向,逐步转向满足短期化的物质利益要求,缺乏长远的职业目标,很难进行全局的战略思考。

  (三)职业评价务实化

  由于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家庭环境和知识水平各不相同,他们表现出来的职业需求也不同。既有多样化的选择趋势,又有动态性的特征,但找到一份稳定、高新的工作,不愿吃苦受累、不愿去基层和贫穷落后的地方却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的职业选择标准。他们将经济利益和个人发展作为职业评价的主要标准,将经济收入高低作为职业评价的主要杠杆,满足个体享受,追求实惠心理,传统的“干一行,爱一行”转变为“爱一行,干一行”,缺乏爱岗敬业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追求,表现为强烈的务实性。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一)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激发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它是一个探索某种职业或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它使个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注意,并且有向往的情感,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都受职业兴趣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以育人为导向,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为内容,可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科技知识讲座、专业技能大赛等内容对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这些内容不仅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他们对各种职业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自然而然会产生感情,发生兴趣,而且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于是,就会激发为一种爱好,有可能成为他未来选择职业的依据。因此,在高职院校通过特定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的职业兴趣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以工学结合为途径提高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个体将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景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景中通过类化迁移、发展、整合,才能形成为稳定的综合能力。《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依据文件精神,高职院校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行业调查、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工学结合模式为大学生提高职业能力提供了具体的实践环境,使职业价值观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职业精神

  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避免大学生求职就业中的非理性行为,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国家、个人、集体三者关系,指导大学生调整职业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树立艰苦奋斗、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理想信念和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以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为核心内容。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增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向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长效机制的系统构建

    建立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长效机制,既是一个党建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党建工作的实践问题。没有一套健全有效、稳定持久的机制来规范约束大学生党员,要始终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可能会成为一句空话。实践证明,大学生党员所表现出来的先进品质、高尚的情操...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作者简介]丁科(1985- ),男,安徽芜湖人,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高职通识教育。(云南 昆明 650217)李震雷(1968- ),女,河北武安人,毕节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状况调查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山东省、安徽省、广东省、上海市为例,通过自编问卷,对31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现状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其中山东省24所,广东省5所,安徽省1所,上海市1所。...

    sansa2025未命名
  • 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认同调查分析

    课 题:本文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16年立项重点课题:打造工匠精神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编号:ZG201636)研究成果。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221-01 诚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大学生信用档案是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认同的标志。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学生“分层次”教育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1-0124-01 一、“层次”与“分层次”管理 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发展变化在客观上存在着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事物属性之间存在的可被人类知...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