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强化学生“说”的策略

sansa2025

  小学语文课堂强化学生“说”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17-0036-0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说”。

  一、说词语,理解课文

  小学生刚刚进入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文化的学习阶段,要理解一篇课文的意思,首先要对字和词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不懂的词语要标注出来,查查字典,以达到初步理解。再结合全文的意思,串联阅读,从而掌握全文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要有检验,如教学《颐和园》,教师要对课文中涉及的词汇进行提问,例如:“金碧辉煌”、“神清气爽”,可询问学生这两个词的意思,只要他们说出大概意思即可,再翻翻词典查阅标准的解释,以便深化理解。教师让学生应用这两个词语造句,大家都参与,直到正确为止。根据学生的造句解释词汇在句中的意义,让大家相互探讨。

  二、说内容,概括课文

  在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的教学中,练习概括文章内容是教学的重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课堂上老师常会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却很少有学生能概括准确,就是因为他们对课文的内容概括缺乏主动思考,也缺少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所以才造成概括能力低下和语言贫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多创造在课堂上自由表达和概括内容的机会。例如,对故事性的课文进行内容的概括,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5句话总结,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待能力逐渐提高后,要求用3句话甚至1句话概括,抓全文的关键点,直接找出主旨和中心思想。对于概括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难度的课文,可小组探讨,集思广益。

  三、说理解,总结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和总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比较难的环节。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体会,不但包括对文章中好词好句的感悟,还包括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结构的梳理以及情感的表达。在这方面不能低估小学生潜在的理解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文章表达的内容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学《颐和园》时,针对文章的一句话“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滑过”而不用“划过”?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联系文章的下一句话“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的描述来理解,用“滑过”就像溜过一样,让人感觉小船行驶很平稳,“滑过”更为形象。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来分析,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满足自身生活的需求,还是也能像周恩来那样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起来,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而奋发读书呢?从而加深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生平的了解,将课文所学联系并应用到我们当今的生活中。这才是教与学的真正目的,教育的高明之处在于让学生耳濡目染,使其能力与素质得到提升。

  四、说问题,质疑课文

  只有能对所学知识、课文提出疑问,才能证明学生具有吸收、思考、质疑的学习能力。这是一种科学的学习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善于质疑,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但要教学生知识,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提出质疑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受到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很多小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不敢质疑,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质疑。例如,在学习《观潮》一文时,学生可以提问:为什么潮水到来时先听到声音,要过一会才能看见潮水?这样逐渐引发阅读兴趣。针对这些疑问,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尽量全面地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才能较圆满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势必降低学生的学习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增设一些说故事的环节,让学生自由表达,可以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和叙述,也可以针对文章表达的思想进行梳理和概括,或者对文章中有疑问的地方提出质疑以及自己的看法。总之,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想、多说,实现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全面提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的活动,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充分感悟,充分表达,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找准学习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导”的作用,真正达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要求。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充分生机和活力,最终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强化学生“说”的策略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幼儿教育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关键?~:幼儿教育;科学素养;培养 在联合国正式官方文献中,“幼儿教育”概念已将儿童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概念取代,泛指针对0-6、7岁阶段儿童开展的教育。同时,也可将幼儿教育按广义和狭义划分,就广义层面而言,指可对幼儿性格、身体成长...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析管理方格论对高校学生分类管理的应用

    一、管理方格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其顿于1964年提出的。他们认为领导者主要通过处理人与工作关系来体现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因此采取了对人关心和对工作关心两方面的维度来研究领导风格的类型,通过对方格的表述...

    sansa2025经济管理
  • “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近年来,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心,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然而,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仍然采用传统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将其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教学...

    sansa2025经济管理
  • 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研究

    高职素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设计类专业学生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素描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设计的基础,并且通过审美情感的培养,还能够使学生形成较高审美能力,进而使学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及表现力。因此,在高职素描课程教学中,...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这一要求,目前的高中英语教材编写、高中英语的实际教学及...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谈大学生党员在高校廉洁教育中的先导性作用

    一、积极参与廉洁教育是大学生党员的使命所在 (一)大学生党员当好廉洁教育先锋队的社会责任。当今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不单单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更多的是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比拼。廉政教育是坚定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