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

sansa2025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328-01

  作者简介:顾宇(1982-),男,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辽宁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希(1988-),女,辽宁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陈鹏(1987-),男,辽宁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

  随着大学生员数量的增多,高校正逐渐成为共产党员新的“革命摇篮”。但在新时期,各高校在大学生教育培养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加以改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思想为大学生党员立德修身以及高校党员教育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范围受限

  当前,各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主要是针对于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那些在入校后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在校期间未能入党的学生大多时候都被排除在教育对象的范围之外,使高校党员教育培养受到局限性,也遏制了部分同学入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实际来讲,不论是否已经入党,都应该作为重点教育对象,拓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范围,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育形式单一

  各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以党校课程和党支部大会集中学习为主,通常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发言讨论的形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吸引力,学生兴趣不足,参与度不高,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教育环境不佳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功利主义化倾向日益严重。浮躁、急功近利、贪图享乐等消极思想对当前大学生党员的道德、诚信和廉洁思想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校园文化中传统文化所占比重较低,文化环境的建设有待加强。因此,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至关重要。

  二、利用传统文化,发挥教育价值

  (一)加强党校课程建设

  党课是对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有效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党性培养”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形成教学主线,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诠释共产党的党性原则,用最有民族意蕴的形式和风格去诠释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慕课”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带来了新的途径。可以建设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党校微课,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有选择性地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形式,“微型党课”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大学生党员所关心的话题,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党员身边的事例,有利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转化为大学生党员的实际需求。

  (二)深挖传统文化教育之精神

  在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要深挖传统文化思想价值,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探求其中之精神。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思想,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魅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孔子关于“忠义”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到国家时的“浩然之气”还有汉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都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此外,一些经典的诗文、著作中也都展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向学生宣扬这些经典,可以加深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追求,是民族精神的独特体现。近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不断侵袭,大学生面对复杂的文化现象时缺乏判断力,民族文化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必须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进一步丰富民族文化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强化学生党员社会实践

  儒家思想强调“行”的重要性,“君子学以致其道”、“行义以达其道”,“学”目的在于“行道”,通过“行”才能使“道”变为现实。修身的目的不但是通过“学”获得“知”,更重要的是“行”,通过亲身实践,去锻炼去成长,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中庸》中曾转述孔子之言:“力行近乎仁”,可见孔子又特别强调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各高校除了依靠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党员的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化成自身的道德认知,并通过实践将自己的道德意识表现出来,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使学生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使学生做到思想和行动上都要真正入党,做到知行合一。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70-01 一、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信息的开放性 微信能够将很多国家大事新闻等内容呈现给大学生,让大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分析

    摘 要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模式上的一种尝试,它是公办高等院校教学资源与社会资金的有机结合的产物。就我国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 教...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开展花样跳绳游戏,培养小学生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跳绳是一种常见的健身运动,而花样跳绳增强了跳绳运动的多样性,因而被小学生广泛接受和喜爱。将花样跳绳与游戏相结合并融入小学体育课堂,能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指的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众多研究表明,满怀兴趣地学习,可以明显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实...

    sansa2025理工科类
  • 直面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

    当前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在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底色上,呈现出不同于本世纪前十年的特点。笔者以为这和社会宏观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环境的变迁有根本的关系,同时也和高职院校的增多,高职大学生群体的扩大和很大的关系。学生思想特点在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

    1.“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自于“微文化传播”,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延伸,是网络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成果。“微文化”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们被动接受文化的情况,提升了...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