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sansa2025

  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73-01

  一、导语

  “未工作,先失业”似乎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真实写照。自高等院校实行大规模扩招以来,每年等待就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为37万,2003年为52万,至2009年已有196万,但这还是8年前的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15年达到749万,预计到了2017年,中国大学生数量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65万。据统计,今年的毕业生加上30万海归和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岗位。这一庞大的群体在社会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青年失业问题已不容忽视。笔者将从功能冲突论、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论以及自我认同理论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二、社会学理论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一)功能冲突论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功能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塞,他的理论既有结构功能论的背景,又有冲突论的立场。科塞从结构功能论立场出发,认为社会系统内的每一种成分、部门都是彼此关联的。当这个彼此相关联的社会系统运转时,由于各个部门对社会系统的整合和适应程度不一致,导致不同部门的操作、运行方式和过程的不协调。因而,社会系统运行不可避免的伴随出现紧张、失调和利益冲突现象。

  结合现今的就业形势,预计2017年将有1000万毕业生竞争工作岗位,他们彼此存在竞争关系,有限的工作岗位对于1000万人来说就是稀缺资源,竞争关系的恶化可能会产生种种冲突现象。在这一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就业者主要有三种关系的对立:一是毕业生与毕业生之间的冲突,应届毕业生、往届未就业毕业生、海归毕业生在争夺有限工作岗位中产生竞争;二是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对于少数优质毕业生的争夺;另一方面,根据科塞的冲突功能论,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象是正常的,这一冲突对于大学生自身能力和就业市场的规范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不涉及根本价值观和信仰的前提下,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是正常的。

  (二)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立足于中国社会经验研究的社会资本理论代表是林南,他从个体理性选择行为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关系中,把社会资本放到微观、中观和宏观社会结构中进行系统论述。林南从个体的目的行动出发研究社会资本,主要体现在他的“人力资本”理论中。人力资本理论重点论述劳动者如何通过接受教育和技术训练而掌握知识与技能,进而具备获取更多利益回报的能力,并且因为获取回报和利润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各有高低。重点高校??业生往往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具有优势,用人单位更看重个人能力以及从业者能为单位创造多少价值。所以整体来看“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更具优势。

  林南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联系起来,认为人力资本的强弱规定着行动者调动和占有社会资本的能力。这一观点对于当今的大学生就业分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个人能力素质高,能够更快地获得上级的赏识、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人力资本的增值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社会资本,在未来的就业和升职中更容易获得机会。反之亦然。

  (三)自我认同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自我认同理论是吉登斯的主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通过尝试揭示现代社会中个体与社会变迁之间存在着的既相生又相克的复杂关系,而重构西方传统的“自我认同”理论。吉登斯致力于将西方现代性的个体融入到后现代性的情境之中,主要关注“自我认同的塑造过程中,外在的全球性社会制度对个体的冲击以及个体对这一冲击的吸纳和强化作用”,但对于全球范围内的部分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我认同是指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自我期望则是在自我认同下的表现形式之一。毕业生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学习,对于自我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尤其是二十年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尊崇使得现在很多家长、学生都对大学无比向往。毕业生在这样的观念引导下追寻更高薪、更优质的用人单位和工作环境,对于基层和一线单位却不怎么关注。于是,众多大学生更愿意去北上广,而不愿意去西北地区和四五线城市。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期望值太高,对于自我和就业市场定位不准,这样的自我定位偏离也是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三、结语

  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见解。社会学中也有诸多理论可以对其进行分析。笔者运用功能冲突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以及自我认同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在2017年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求职大军之中,这个过程可能面临更多的社会问题,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开放中,我们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变化万千的社会而不致被淘汰。

  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形成的家庭因素研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社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初中问题学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究其原因,一部分学生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约束自己,所以随意放纵,形成了一些问题;还有就是家长受限于自身的文化水平,不能对孩子进行良...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南京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理财贯穿于人的一生,而大学时代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大学时代应该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理财群体,...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学校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与优势,推进体育教师体制改革,大胆创新,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增强学生...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方法和计算的正确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数学基础普遍不扎实,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差,乘法口决记不住,加减乘除...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慕课化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5-0114-03 “慕课”(MOOC)从2011年9月开始,在世界各地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而来。这场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联合...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应用型高校“能力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构建探索

    应用型高校“能力导向”的学生评价是指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发展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是检验应用型高校学生质量的优劣程度和学校教育结果优劣程度的双重指标。 一、应用型高校构建“能力导向”学生...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