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探析

sansa2025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探析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法律纠纷的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法律纠纷的原因主要集中体现在高校管理者在教育实践中对权利义务的界定模糊和教育法律体系不够健全,高校内部管理秩序失范及大学生自我意识、权利观念逐渐增强四个方面。

  (一)高校管理者对权利义务界定模糊

  高校管理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对权利和义务界定模糊。有的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过分地突出自身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同为法律关系主体这一事实,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束缚,导致学生权利难以实现。还有的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过分夸大了法律的作用,将法律的强制性与高校的主体地位充分应用到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视而不见。这必然导致学生权利的受损从而引发高校呵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

  (二)教育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现存的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并未形成完整统一的体系,缺乏程序性规范和可操作性,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与教育法律法规间相冲突的现象屡见不鲜。现存的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属于地方政府规范性法律文件或教育部部门规章,是立法法所规定的位阶最低的法律法规,且不属于立法法所确定的法律渊源。教育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必然会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出现问题。

  (三)高校内部管理秩序有失规范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依据规章制度进行自主管理”、“依法接受监督”。高校内部规章制度作为高校自主管理及接受监督的基本依据,是我国教育法制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延伸。杨金德诉上海财经大学一案反映出高校章程缺乏对内部机构和内部管理秩序的规定。法院的审理意见指出,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是否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的最终决定应由被授权的学校作出,本案中上海财经大学作为被告,其研究生部仅作为被告的内部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规章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研究生部对原告作出只予结业的处理,应认定为超越职权行为,无法律效力。这一案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很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权利观念逐渐增强

  当前,多数大学生出生于独身子女家庭,他们的自我意识、权利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强。但大学生的权利意识与其所应承担的义务观念并不对称,他们对于自己权利的关心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对于法律法规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在与高校发生法律纠纷时,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判断高校给予自己处分的公正合法性。现实中大学生对于教育法律法规以及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了解有限,因而由于不知法而发生的大学生触犯校规校纪导致遭受处分的事件时有发生,在纠纷发生之后,绝大部分学生都会直言并不知道违纪违法的严重性,甚至会强调自己不了解是否已经触犯法律。高校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感,也大大提高了法律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二、关于依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高等教育立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教育法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虽然成效显著,但我国高等教育法规依然存在内容单薄,实体性规范过多而程序性规范过少,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诉性,也缺乏相应的配套性立法。高校内部规范性文件这一下位法与相关上位法之间的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现象导致保障和救济学生权利的立法精神难以实现,也削弱了法律的功能。为了确保高校和学生及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得到明确的法律规定,亟需进步一完善当前的教育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和出台高等教育法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如《高等学校考试法》、《高等学校法》等,在强调实体性权利的同时强化程序性立法,使我国教育法制体系得以完善且具有更高的法律救济力。与此同时,高校在制定内部规章制度的时候,应尊重学生这一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在法律法规原则和规定的范围内将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对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学生权利的法律救济力与高校的管理效率并重,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公正的处理程序,合理完善相关的实体性内容与程序性规定,并将整个工作置身于法律的监督之中。

  (二)依法修订高校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

  《学生违纪处理条例》是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组成部分,往往成为高校与学生之间发生法律纠纷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学生违纪处理条例》的法律性进行研究变得尤其重要。对于《学生违纪处理条例》的要求,除了需要其符合一般性法律规定外,更需顺应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满足相关程序性规定,如重大决策的公示程序、申诉程序、举报程序、听证程序、违纪处罚程序、调查程序等等,同时还得依法明确规定相关机构的权限与责任。此外,还要依法规定有效证据的范围,如有证明力的相关证物、证人证言、被侵害人的检举材料、相关单位的综合材料、受处罚学生的亲笔检查书等等。在处罚决定作出之前,要依法告知学生所享有的申辩权及其期限,还需告知学生作出处罚决定的机构等等,保障学生对整个事件的知情权。

  (三)高校学生管理应遵循德法并蓄的原则

  主张德法并蓄,就是指在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法治和德治达到有机统一。依法治校是高校管理工作保持稳定的基础和前提,但要达到稳步发展的目的,一定离不开德治的配合。依法加强学生管理,尤其是在作出惩罚时,要注意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新生入学之初,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校规校级教育,要让学生懂得高校的严明纪律以及违反纪律所会受到的处罚后果,做好这项工作必然会大大较少学生违反校规校级现象的发生。对手处罚的学生,应耐心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并自觉纠正错误。对其他学生,要通过对违纪学生的处理,进一步强化遵规守纪教育,真正起到惩一儆百的效果。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与实用性的学科,在现代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初中生来说,数学是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数学素养,为高中数学打好基础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正在逐渐向着应用性...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构建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社会实践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73-05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由20...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议提高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素养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最首要的社会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准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及思...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以学生为中心”的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3.045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sansa2025理工科类
  • 略论学生成长档案建立及其教育管理改革价值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轨,各类高校的办学规模急速增长,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生源质量差异日趋明显。如本校是一所五年制的高职院校,从近几年入学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较普通高中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习成绩、思想品...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中“不和谐”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以至于大学生的思想中出现了一些与现在时代不相符合的现象。 (一)荣辱观念的偏颇...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