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浅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善对策

sansa2025

  浅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善对策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了解学生为基础,根据学生生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宗旨。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二、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

  当前高校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力的加剧,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学生在面对繁重的课业问题时,其心理的健康状况也受到了影响。有些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学习,还要接受一些繁重的课外辅导课程,不仅要学习本应学习的知识,还要涉猎其他专业的知识,可以说,我国的现象教育制度的缺陷,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有些学生不堪重负,出现强迫、情绪不稳、人际关系敏感,严重的还出现自杀等心理想法,学生的这种心理的负面想法,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令学生极易犯下大错。从上述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变得岌岌可危。

  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强。在高校学生教育实践中由于意识缺乏,鲜有人会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素养提高的重要手段,也鲜有人会在解决学生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用心理的手段去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只是最后才想到的解决方法。日常工作中,只要学生不出事,基本上意识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一旦学生出现各种问题而用常规方法不奏效时,又寄托于心理咨询与辅导,把它看成是能“医治百病”的良方。

  2.心里健康标准的混乱。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偏差时,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只是将其认作是学生青春期的表现,或者是认为学生本身的性格内向而导致的。在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时,往往会将一些高校学生的规章制度标准和道德的标准归纳到心理健康标准中,这就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判并不全面,也很容易出现错判的情况。另外,同一高校的不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的标准也不一致,很多高校的教师只是凭借自身的主观意识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同一个高校的不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看法,说明了教师所持有的心理健康标准不一致,这就也就体现出了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混乱性。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学科教学”化现象。目前,承担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的一般是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由于缺乏专业化师资,也没有定期的教研活动,任课教师得不到切实的指导,往往用传统学科教学模式或主题班会形式来施教,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中得不到感悟和体验,缺乏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一般文化学科知识灌输类同,过多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学的完整性,课堂结构的合理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成了学科知识灌输课,学生得不到体验,反而感到乏味。

  三、改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加大宣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 高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要以主动, 热情的心态来进行。 加大各方面的投入,为高校学子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并形成成熟完善的工作模式。

  2.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通过科研的方式在小范围开展工作是可以的,但要在大范围开展,离开学校行政部门的推动是很困难的。高校领导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决定着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基本条件的创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所谓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即高校学生内部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制度,主要指校内机构的组建、管理层之间的权限分配等问题。在高校学生内部,管理体制合理与否,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管理体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讲应该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3.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创造快乐与幸福。进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意味着要在高校各种教育活动之外去搞多少新花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渗透在高校的所有教育活动中因为学生的心理品质就是从高校教育的各种活动中“塑造”出来的。高校学生教育从事的一切活动者日不可避免地带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以前可能是不自觉的现在教育者要自觉地把所有教育因素都变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就要严格挑选或聘任心理咨询教师。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应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科学的管理、良好的职业道德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心理教育与日常生活教育结合起来。为此在制定高校教师培训计划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5.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创设健康的学生心理成长环境。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将其订入学科教学计划,纳入课表,每周一课时,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任课。二是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科教师在制定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方案和教学计划时,要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根据主题活动和学科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是设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室,由心理教师在固定时间对有轻、中度心理问题的正常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训练;四是办好家长高校学生,家校协同,共架育人桥梁;五是开通心理热线,提高“危机干预”的机智和能力,对学生提供最全方位、最直接、最及时的心理援助;六是加强宣传,使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家长都认识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认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给学生一个心理成长的健康环境。

  浅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善对策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需求

    近期“川师分尸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人唏嘘不已。回想这类事件似乎时常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如2004年云南大学生马加爵因一些小事连杀四名同学,也着实让人揪心。然而这些让人心疼的事件并不止发生在大学生群体,2005年7月,银川市13岁小...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再加上大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来自经济、学习、就业、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许多心理困惑,这让我们必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有...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重结果而轻过程",教师一味讲授,而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遏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从而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是乏味的课堂,会造成...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每个人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等提出一些基本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帮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日常上课的时候更加能够突出课堂内容的个性化,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而是能够...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大学生健美操课程学习投入度提升研究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179-01 健美操实际上是一项有氧运动,它主要将舞蹈、体操、音乐三者融为一体,表现一种形态美和动态美,既能运动健身,又能陶冶情操。健美操...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学生社区服务与大学生自律关系探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使自律与他律相辅相成。” 学...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