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干预研究

sansa2025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干预研究

  1.前言

  压力(stress)在心理学中也叫应激,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压力反应包括主体察觉到压力源后,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生活中的压力源可能存在于人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类自身,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的来源。面对严重困扰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有人认为应该减少社会各方面给学生施加的压力,为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笔者认为,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应该学会如何处理、释放自身压力,调节心理平衡点。而体育锻炼对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有着相当大的良性促进作用。

  2.心理抗压能力的概述

  抗压能力就是在外界压力下处理事务的能力,也可以称为抗挫力,其根源其实就是面对外界压力与挫折时的抵抗能力。有的人抗压能力强,有的人抗压能力弱,这跟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抗压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抗压能力越强,就越容易适应社会。大学生中心理抗压能力差者通常表现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等[2]。近年来,高校中出现过多起大学生因无法排解心理压力导致自杀的事件,严重影响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体育锻炼主要是开展兴奋性和活力性的活动[3],从而维持、增进心理健康,排除心理疾病[4]。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获得运动后的愉快感、自信心、满足感等来提高心理抗压能力[5]。

  3.体育锻炼与心理抗压能力的关系

  3.1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影响。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特点,其对于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作用也不同。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类运动项目,其要求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需要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因此这些趣味性较高的集体类运动项目对改善心理抗压能力的效果最明显。而如有氧操和短跑等单调枯燥,可以一个人独自完成的运动项目,其对于心理抗压的改善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在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的时候,应该根据个人需求和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3.2不同运动强度对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影响。不同强度的运动对心理抗压能力的改善效果也不同。宋子良等[6]通过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不同维度的体育活动来探讨对抑郁状况改善的影响。结果证实,不同的运动强度,对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效果也不同。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分泌的多巴胺和血清基也增加,会让个体产生独立感、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诱发积极的情感和思维,因而抵抗抑郁消极情绪的能力增强,抑郁程度减弱的效果就会越好。研究表明,中等强度运动对焦虑改善最为明显,低强度运动次之,而高强度运动效果最差。

  3.3不同运动类别对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影响。不同运动类别对抑郁改善情况也不同。混合项目具有团队性、宣泄性和对抗性,对抑郁状况改善也较为明显。特别是在对抗激烈的项目中,个体需要随时随地根据外界环境作出反应,从而使大脑皮层内兴奋――抑制快速转换,促进神经机能的机体效应器的改善,提高大脑皮质内神经冲动的强度、均衡度和灵活性[7]。而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状况改善不显著。

  4.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干预

  4.1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能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心,通过集体运动项目的锻炼,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信任和了解,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人活在社会中具有一种社会性,有奉献社会的义务,也有享受社会的权力,在这种社会性的引导下逐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当中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4.2体育锻炼能够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力。目前,高校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宠爱有加,没有经历过困难的洗礼,意志力相对脆弱,心理素质较差,经不起生活中的挫折。他们通常依赖家庭,投身父母的怀抱以求得庇佑。这部分学生一旦遭受到困难和挫折往往表现出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等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体育锻炼,特别是耐力性运动项目,恰恰能够较好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是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挫折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磨练,对帮助大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和健康心理大有裨益。

  4.3体育锻炼能够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学生能与周围的人保持着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体育锻炼的集体项目强调的是团队的沟通,并培养良好的沟通合作精神与团队运作技巧。在生活中,我们都会和同学、朋友一起参与运动,而很少自己一个人单独去运动,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促进彼此间的感情,建立良好的交际圈。实践证明,群体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谐的关系使人感到温暖,产生安全感。

  4.4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大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方式和新颖的规则会使得学生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而教练给予他们的帮助和同伴的支持、鼓励,又能够使学生努力地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如体操中的一些杠上动作,学生要在单双杠上做动作,必须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心态,排除心理干扰因素把一套动作做下来,这样就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抗干扰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培养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够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4.5体育锻炼能够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辅导体系。我们可以把体育锻炼和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结合在一起,把体育锻炼应用于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中,针对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再设计,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进行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并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具有切实可行的价值。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和心理抗压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学生在以后人生道路上的成长[8]。(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干预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体育教学生活化的误区与实施对策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5.005 前言 针对目前教育脱离生活的现状,国内不少学者表示了担忧,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回归生活世界”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徜徉

    新课改的实施,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师教得激情澎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可是课后一检测不禁感到茫然,“热闹”的课堂竟如此低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优质、高效的学习效果?笔...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如何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我校是一所民汉合校,多民族的学生构成了班集体,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农牧区寄宿就读,大多数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基础较差。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有效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更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更新观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更新观念就是要求教师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感需求和发展的愿望,承认并且相信学生具有一定...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53-02 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它是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综合体,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析地方高校不合格学生党员退出机制构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已清晰完整地确立了将“纯洁性建设”列入党建主线以应对新挑战。在全党切实推进保持和发展党的纯洁性、加强和改进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想政治任务中,构建“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无疑是全党提升科学化建设水平的一种新思路。针对少数党员党性观念...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