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sansa2025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知识经济市场中需求最大的是对人才的需求,是对具有“创新能力,即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能力甚至创造的能力”的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信息技术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笔者就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做了一些阐述。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和基石,教育心理学认为,当人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加快认识该事物;而毫无兴趣时,认识的速度就会减慢,或者不会接纳和理睬。因此在学生学习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目标、主动学习的动机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一,目标激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只有有明确清晰的目标,才会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教师可以采取远景目标教学和近景目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远景,随着社会进步,计算机将成为全社会应用交流的工具。在21世纪,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人,从而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近景,上课伊始,展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进取心以及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

  第二,竞赛激趣。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天性,学生们对于竞赛性的活动都很乐意参加。例如,针对练习汉字输入,学生独自学起来总是枯燥无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汉字输入比赛,学生人人上机,比赛输入速度的快慢。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汉字输入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挑战冒险的精神。

  二、“求新”“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

  创新就是不要雷同,要推陈出新,是不断地“求新”“求异”。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的精神。教师要积极地发现关于学生创新的亮点并及时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求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制作幻灯片时,同学对“PowerPoint”软件可能不太了解,制作出的演示文稿,毫无新意,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很少。为了使学生有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作品,积极发现学生作品的优点,并演示给大家,鼓励学生说出创作思路,让其他同学发表看法,并将各自的想法汇总实践。培养学生创新作品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

  三、营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点

  要想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老师应将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教学过程之中,并和学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愉快地学习,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例如,在教学《制作可爱的信封》一课时,首先教师出示信封的模板,再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怎样制作信封。然后,询问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再一一解答,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最终教师检验学生的成果。学生在宽松的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点,无形中也增强了创新精神和能力。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创作的乐趣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助于学生高效地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帮助,而且对教师创新技能和创新思维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化繁为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捷径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情化繁为简,通过形象的对比,将抽象、机械、复杂的知识点讲解得浅显易懂、通俗明了,使学生一听即懂,很快就能掌握知识点。

  如在讲解《认识计算机》一课时,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展示一些新的科技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再重点讲解一些关于计算机的功能。接着开始讲授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教师提问:“人脑是怎样进行思考的?”并且在黑板上写出“3+3=?”紧接着进行提问:“3加3等于几?”然后给学生讲解:“首先大脑处理信息时先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将信息输入,然后大脑通过加工已有知识,经过运算,再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理计算机也是这样加工处理信息的。”接着给学生讲解:“计算机也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首先用键盘、鼠标将信息录入计算机内,这两个部分相当于计算机的耳朵和眼睛。计算机的主机就是大脑。电脑的手和口也就是最终显示运算结果的显示器和打印机。”

  教师将学情化繁为简,通过形象的对比和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高效率地掌握学习知识点和学习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五、技术试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操作类课程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广阔舞台。在《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在方案的构思和呈现的环节中,教师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讲解书本上的知识点,然后投影展示小板凳的几种不同方案),而是采用了技术试验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思和动手制作小板凳。方案的构思和呈现这一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所以在这个环节中用试验教学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方案的构思当中去,并且将其转化为各种实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发给学生废弃的答题卡,让学生用答题卡制作纸制小板凳。结果半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自己设计的作品。作品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结构有固定的、折叠的、散件组装的等,作品形式有大有小,不拘一格。笔者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介绍作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然后笔者作简要的点评。说实话,这节课中,我惊喜地发现原来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的学生是有创造力的,且动手能力很强,这也让笔者充满了信心和希望。通过这些试验教学,学生们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知识的欠缺,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潜移默化地开发和培养了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创新精神则是当代学生必备素质之一。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阶段,实施创新教育,对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适应当代世界竞争潮流,也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刻不容缓,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它视作神圣的历史使命,为迎合21世纪迫切的人才需求而不断地探索!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1.问题的提出 在数学课堂上完成练习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也能将作业不错,但在课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作业或考试中,往往不尽如人意。考卷发下来以后,学生后悔地说:“我都会做,怎么就做错了?”“这么简单的题...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大学生信息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237-02 1 理论依据 1.1 信息道德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信息道德(information ethics)或称为信...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试论高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加深,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也在被更多的人学习并使用。这也对当下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中英语教学虽然把英语放在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高中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并不尽如人意。要想让学生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优化听说课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45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作了阐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大专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大专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化现象严重 大专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培养,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而体育教师也习惯于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铅球项目的姿势和技术...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关于职业院校问题学生的解析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188-02 今天谈论的“问题学生”,并非指前期教育的后进学生,我们所处的环境是职业院校。走在职业教育的路上,“问题学生”更为准确的被定为生...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