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多元联动干预: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新模式

sansa2025

  多元联动干预: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新模式

  “校园暴力”、“大学生自杀身亡”、“高校舍友投毒”……当这些触目惊心的新闻标题展现在人们眼前时,我们不得不对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健康成长产生担忧。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努力构建并完善各种危机干预机制。单就从发展时间上来看,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起步较晚。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来看,虽然我们国家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只有短短的20余年时间,但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的发展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这也为之后从事这一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学者提供了有利的学科条件。

  1 单一主体心理危机干预的不足

  1、学校成为单一主力的原因

  我们发现,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主力单一化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把问题单一化,不能从整体的视角看待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第二,忽视丰富的社会资源。第三,忽视“案主自决”原则。

  学校虽然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力量,却不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唯一力量,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相关原因,找到造成相关问题的主体,即找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其他主要力量。所以,针对此种缺陷,我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即联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力量,强化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降低心理危机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的损失,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多元联动干预――“四位一体”危机干预模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石油危机引发了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在此之前,主要强调国家政府在福利提供当中的作用,忽视了非政府力量,政府独自承担着国家福利的资金消耗,难以长久维持。在石油危机之后,在对福利国家的批判声中,主张引入非政府力量来弥补政府部门的缺陷,反对过分强调国家在福利提供中的作用,提升其他部门的福利提供功能,发展一种多元的、混合的福利制度的观点日渐兴盛。福利多元主义理论逐渐成型。

  首先,学生自身是心理危机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

  其次,学校要建设专门性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部门。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课堂的同时,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细化到班级,安排班级心理委员及时关注班级同学心理情绪,当学生情绪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应被及时告知,并采取相关方式进行干预。

  另外,从家庭来说,家庭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有些家长会有盼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心态,很多时候他们只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心理情绪变化。

  最后,从社会层面来说,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相关专业机构的合作。

  综上四方的职能,加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方的联动干预机制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主力单一性的重要方式,也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产生往往有多种诱因,我们不能片面的看待,要从整体论的视角去看待相关问题,问题产生原因的多样性,也必然导致解决问题主体的多样性。避免将问题全部压在学校的身上,用多元化的视角组织多方力量参与问题的解决。只有联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力量,才能强化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才能真正的从本质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成长。

  3 新活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形成的心理危机干预自组织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社会工作者,应该在大学学习期间承担起缓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责任,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已有二百余家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遍布全国,在地域范围上,扩大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组织这一群体的广度。但是,这些学生自组织的限制条件在于,组织成员必须要有相关的知识经验,最好是完成该专业大部分几乎是所有课程的学习,处于大二以上年级,并且每一次的活动必须要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指导。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形成的心理危机干预自组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这一自组织群体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一)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危机干预自组织的理论优势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工作中具有自身的理论专业优势。在四年的理论学习中,他们掌握了基本的社会工作概论知识、社会调查方法知识,专业的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等知识,另外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开展的专业课程之一。

  (二)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危机干预自组织的实践优势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形成的心理危机干预的自组织具有一定的实践优势。第一,发挥自身地理位置优势。第二,发挥社团优势。第三,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拥有丰富的专业师资力量。第四,充分发挥大学生危机干预自组织的活力。

  (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危机干预自组织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性格活跃、思维敏捷、行动积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危机干预自组织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工作更好更快的开展。另外,当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形成了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自组织,这对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可以实践和锻炼自身能力的方式,在该组织中,他们可以接触到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等专业的社会工作内容,也便于他们将课堂上专业老师教授的专业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也便于专业老师更好地开展研究性的实践教学,可谓一举多得。

  5 多元联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

  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社会工作专业自组织,“五位一体”的新模式,五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扶持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图1 “五位一体”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危机,增强其社会能力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有待解?Q的重要问题。“五位一体”的结构模式尚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践操作,在逐步的实践操作当中,慢慢发现问题,逐个攻破,进一步完善该模式。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社会工作专业自组织,“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还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完善,合理划分每一方的职责,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帮助大学生解决相关心理危机问题,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

  多元联动干预: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新模式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文化心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启示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是处理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社会化就是人通过学习和实践,将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形成相应的德性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个体从“生物人”发展成为掌握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或参与...

    sansa2025经济管理
  • 独立学院大学生投资理财问题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282 1 独立学院大学生投资理财的现状 1.1 校内投资理财氛围浓厚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校内53%的大学生都参...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是形成优良校风班风及学风的关键教育,它以高校为主要阵地,以全体高校教师为主体教育者,在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支持下,依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运用多种切实有效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在无形中对...

    sansa2025经济管理
  •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在现有社会的发展背景之下,以限制公众的不良行为,呼吁公众树立良好价值观,以顺应社会的发展及价值取向的进步趋势,使其能够有效涵盖并及时整合社会价值观念的价值体系。...

    sansa2025经济管理
  • 体育活动对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23-01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

    sansa2025经济管理
  • 专科医学生对医患纠纷的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对某高校在校医学大专生(2013级、2012级、2011级、2010级)进行整群随机抽样。所调查学生的专业方向包括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护理。 (二)调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