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心理学思考

sansa2025

  摘 要 合理定位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起点,人职匹配是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的关键。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一些消极的社会心理效应,从而以理性的思维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祖国必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心理学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键词 大学生 西部就业 基层就业 心理学分析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键在人才。我国今年有380多万高校毕业生进入职业社会,他们身体好、观念新、知识结构合理、可塑性强,且又都是初次就业,选择范围广,在地区之间实现人才合理配置的难度小。因此,吸引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工作,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支援是迅速增加西部人才总量的重要途径。同时,引导大学生冷观千军万马涌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人才密集地区找工作也十分必要。基层用人单位能在多纬度上为大学生提供成功就业与职业发展机会,基层单位有利于就业者的工作转变为职业、职业过渡为事业。

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心理学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合理定位:成功就业的基础

  1.1 西部地区呼唤大学毕业生

  众所周知,西部地区大部分属欠发达地区,由于受自然、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历史原因,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人才总量不足,分布失衡;人才队伍的知识、技能结构不尽合理,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缺乏。据统计,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仅92人,不足东部地区的1/10,全国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只有15%在西部地区。经济学家徐逢贤历时七年,实地考察东西部30个县后,得出的数据令人关注。东部平均每100人拥有科技人员18名,西部只有2名;东部地区乡镇领导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64%,西部则不足20%;东部地区人均受教育时间达10年零8个月,西部只有3年零6个月。由此可见,西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各级各类的人才。当前,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建立一支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最大的问题是,西部高校总量不足,规模太小,分布极不平衡(见表1)。

  1.2 西部与基层就业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激增,具体情况见表2。更重要的是,东部沿海开发地区以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诸多原因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在此就业,无形中也增加了这些地区就业的压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有85%以上的非东部地区生源的毕业生希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97%以上的东部生源的毕业生不愿意离开东部沿海地区到其他地区就业,60%以上毕业生择业时的首选是大城市、高收入、大公司、高效益,而小城市、偏远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等急需毕业生的地方则要不到毕业生。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拥挤的独木桥越来越窄;另一方面开放的西部人才极度缺乏,宽阔的道路人烟稀少,急需高校毕业生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1.3 西部与基层就业有利于个人实现高层次心理需要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人的需要分为生存、安全与安定、社交与归宿、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一些需要成为个人的主导需要,只有当主导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很多调查资料表明,现在的知识分子,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更侧重于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由于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西部与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生活需要、安全需要将不再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导需要,许多人才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更多的是看重事业发展的空间、自我价值实现的环境因素及可能性。如果用人单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帮助他们在事业上不断进取,当他们取得一点成绩时,及时给予激励,从而引导他们向更高目标和更大成就迈进,就会形成一个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与职位高低、知识水平是一种匹配关系,要想满足高层次需要,必须有较高的学识与能力和成功的职业生涯。在西部与基层就业的大学生,由于人力资源优势更容易进入高层岗位,从而较早满足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2 人——职匹配是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的核心

  2.1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是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

  有关人——职匹配的说法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提出。1909年,帕森斯在《选择职业》一书中明确阐明谋职者选择职业的三大要素或步骤:①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兴趣、性格、局限和其他特征;②应清楚地了解职业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③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帕金森的理论内涵即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特点相匹配的职业。

  人职匹配,分为两种类型:①因素匹配(活找人)。例如需要有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有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②特性匹配(人找活)。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

  可见,人-职匹配是职业选择的基础条件,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一个不符合自己特点的工作,则很可能事倍功半,而且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1] [2] 下一页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

    一、提倡多形式教学,不拘泥于课堂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也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既然如此,若要让学生对写作有热情,首先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这样写作起来才不会觉得没有题材...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

    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总和。人只有学会、提高、依靠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只有被社会淘汰这一种结果。现如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经济建设需要数量巨大的具...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讨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直是不乐观的,甚至可以说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一方面,我国的高校逐年正在扩大招生规模,使得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并且增长速度也是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要小于高效毕业生的数量,也就是说,人才达到了过...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从项目管理观点出发谈大学生成功创业

    摘 要 从项目管理的观点,阐述了大学生创业项目以及大学生如何成功创业,指出大学生成功创业是指创办能盈利的企业或开发出能带来财富的新产品,并提出建议将大学生创业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受时间和预算的约束。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项目管理 创业能力...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

    课标指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已经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下面我就新课程中如何指导小学...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实施热学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引言 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0年版)》指出要“提高物理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物理课程之一,热学是物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热学的学习,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