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sansa2025

  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感受和行为。感恩教育主要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和技巧通过相应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学生实施的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如何培养合格的大学生的重要问题。尽管,高校不断在感恩教育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在品德教育中增加了感恩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感恩教育的形式,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象仍然频频见诸报端。2007年,发生在襄樊的“感恩门”事件更是将大学生感恩教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中间的原因繁多,但是不得不让社会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进行反思,对感恩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进行重新审视。

  1 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存在一些大学生在感恩时刻集体失语,在应当珍惜的亲情、师生情、友情等面前表现得冷漠和不以为然,在应当回报社会的时候却忘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理性的说,感恩意识的缺失不能把全部责任归结为大学生个体道德和个人素质,应该反思社会和高校的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社会环境、高校环境、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方法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感恩教育失效的原因。

  1.1 感恩教育方式方法有效性不强

  当前,感恩教育的形式主义是感恩教育缺失的总要原因。大学生并不缺少感恩的心,但是,我们的感恩教育却常常停留在形式上,例如,一些大学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给父母一份关心、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这些活动的本意是善良的,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此外,一些高校为了加强宣传,轰轰烈烈的强调形式极可能使原本应该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善良品质再次流于形式,这不仅没有提高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反而容易让感恩教育走进狭隘的形式主义的泥沼。

  1.2 感恩教育的内容陈旧

  当前,内容陈旧是感恩教育的通病。一提到感恩教育就举出大家熟知的典故和故事,呆板陈旧的说教,没有任何启发式的讨论,这不仅不会增强大学生的认同,反而换来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的反感。时代变化了,感恩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用大学生熟悉的语言,需要双向互动的,通过各种新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的新的内容,增添感恩教育的活力何有效性。

  1.3 感恩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一直以来,大学教育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片面的回应社会对知识和能力人才的需求,却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生命等方面的教育。目前的大学教育体制下,不少高校仍以学习成绩、论文发表的数量、科研成果等作为标尺。这一价值取向的诱导下,学生为了评奖评优,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争取找到好的工作,专攻学习,强调知识学习,淡化了情感教育。不得不说人文关怀的匮乏是造成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的重要原因。

  2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群里,对大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文化知识来充实他们的头脑,也需要高尚的伦理道德来充实他们的内心。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对社会、家庭和他人的感恩教育。

  2.1 尊亲敬长的传统道德文化教育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人为人处事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本质是一种爱与敬的情感与行为。一直以来,人们就把感恩尽孝视为维系家庭的灵魂。“孝”是由亲情、感恩、恭敬三个维度而成的一种复合社会文化和心理体验,孝比爱具有更深广的内涵和更深刻的内容。在现代社会,对长辈感恩首先要倡导孝文化的合理内涵,要把尽孝感恩的责任真正落到实处,自觉尽孝、自愿尽孝,最终人人尽孝。因此“孝敬”,正是有效感恩教育的基点。

  2.2 相互尊重,宽容大度的感恩教育

  感恩他人包括对朋友、对同学、对同事以及对所有参与交往的陌生人的感恩,这是学会做人的起点。对他人感恩首先就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是一种平等,只有尊重他人才会平等的看待大家的劳动和帮助,才会平等的感受到自己是否应该并怎样回馈他人。因此,尊重教育是感恩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2.3 服务社会的责任教育

  人在本质上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个体,我们从社会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服务社会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感激,而是感恩社会的一种方式。个人对社会有无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检验人格健全和人生境界高低的重要尺度。对国家和社会感恩,最终应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落脚点和支撑点。

  3 关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引导和点拨,通过教育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对其回馈以感激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

  首先,营造感恩教育的大环境。感恩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感恩教育责任,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精神,使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行为能得到充分培养和强化。

  其次,要创新感恩教育的方式和特点。应教育学生识恩、知恩、感恩。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的,应该对获得的美好事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应教会学生感恩图报,要让大学生了解回报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包括精神上的。应该教育大学生,一个人不仅要感恩图报,还应当抱着感恩的心去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即施恩。

  再次,要将感恩教育贯穿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成长历程进行思考,澄清与抵制各种消极、错误的道德观念和意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无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和关爱、教师给予的智慧和关心,还是朋友给予的友情和信任,这一切都充满恩情;要积极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将感恩教育贯穿于课堂教育的全过程;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写感恩家书、感恩演讲、、感恩图片览、感恩征文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家庭、教师、朋友和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关心和关怀。

  最后,通过社会实践,将感恩教育内化为感恩意识。在说理的基础上,应当丰富感恩教育的形式,加强学生亲身实践,加以体会和内化。大学生作为感恩教育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这种内心体验对其产生的影响更具持久性和震撼力。大学可以组织相应的公益活动,如“三下乡”志愿服务、做环保志愿者、到老人福利院帮忙、帮助贫困地区孩子等活动,学校更有义务创造条件组织带领学生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同和接受感恩,树立自立意识和责任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真正地体验到感恩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重大的育人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根据实际,以人为本,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念,与时俱进进,通过创新感恩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努力将感恩意识深入人心;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达到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爱祖国、爱自然的目的;要使大学生们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懂得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家庭对社会的负责,为实现理想与目标而努力奋斗,从而为将来服务社会和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用师爱去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热情、心血和智慧去启迪诱导学生,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高段的教学中,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要重视学生的...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课标下数学生活实践课程的应用

    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践课程,能够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习场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学习模式,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课程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075-02 小学是孩子们健康成长、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却遇到...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工作

    [摘要]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因变而变。要加强高校生的网络德育,必须建设高效、规范、严格的网上管理系统,加强高校教师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 网络德育;高校; 管理系统 网络作为新的技术平台,在为高...

    sansa2025经济管理
  • 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17-04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今天的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正在蓬勃涌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是创新...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与统招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04 Comparative Study of Students Learning Inputs in Vocationa...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