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

sansa2025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指的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并且由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管理人员负责,保证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活动可以健康开展,从而保障学生的根本权益,消除不利因素对高校学生产生的影响。近些年来,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中,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应当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利的保障,从而保证高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都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如果仍然依靠传统的说教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显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通过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2.促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持续发展。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最早在的十六大上提出,其根本目标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而除了相应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外,还需要强化国民的法律意识,增强群众的法律素养。高校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对于我国法制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才能有效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化建设的进程。

  3.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应该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为核心思想,而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安定团结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小环境,进而成为推动社会大环境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足

  1.缺乏法制化管理观念。当前,高校管理工作普遍以行政管理思想为主,利用统一的管理形式和管理制度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与服从,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约束纪律的效果,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合法权益的考虑,也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忽略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为淡薄,遇到问题无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行政本位的思想严重。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方面,往往是过于注重高校自身的刑侦管理的涉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是命令、指责等词汇,却很少以法律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以往的行政本位思想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

  3.缺乏科学的规章制度而引发纠纷。根据国家的规定,高校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相应的管理,但是同时法律体系中也规定了要保障公民的权利,这时就容易造成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都是以国家法律体系为依据,结合高校自身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并没有针对高校法制管理的统一立法,所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如果出现问题,就由于缺乏有力的依据而导致纠纷的发生,甚至引发冲突,为高校管理带来严重困扰。

  4.过于重视管理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制度的拟定过程中,却没有完全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权益保护,甚至将很多学生的自律行为以及道德行为也写入到规章制度管理中,这不仅无法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反而对学生造成一些不利的心理影响,也是违背学生管理初衷的行为。

  三、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的建议

  1.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观念。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施的基础,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权利的设置只受到标准的约束和限制,却缺乏法律的衡量,所以导致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较为缓慢。高校应当认识到,学生和学校是平等的法律主体,应当将学生的合法权益作为学校教育活动开展的一项基本义务,所以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合法权益,才能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2.构建依法治校的教育环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需要在高校内形成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才能指导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作为管理者,要在转变观念的同时,积极参与法律知识培训,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并且将其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在高校内形成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急促。同时,可以聘请一些司法工作者到学校进行讲座,为学生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侵权行为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学生对法制化建设的认知,形成良好的法制化校园环境。

  3.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空间。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的广泛参与可以有效的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也是保证法制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也强调学生的共同参与,而这正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思想相契合,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通过学生自治组织的构建、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以及权利意识的强化等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可以为法制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4.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行为的管理,所以需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和依据,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首先,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指定和完善,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促进管理制度内容的完善,尤其是涉及到学生权利和义务的相关内容,要进行明确的划分,保证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最后,对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必要的监督,确保相应的管理制度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5.正确处理法制化与人文关怀的关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并不意味着人文关怀的缺失,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正确处理法制化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不能过于夸大法制化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要掌握法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切不可将法律调整行为与道德情感的调节行为混为一谈;另一方面,在制定法制建设制度的过程中要时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法律的作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是依法治国战略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关系到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为了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进程,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在高校中营造法制化建设的氛围,并且促进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重视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国情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高校教育管理也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要求由被动教育管理模式开始向主动管理模式转变。高校教育管理将高校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建设有机联系在一起,是实现高校...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法制的进步,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在不断提高,这给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许多高校出现了损害学生权益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会与母校对簿公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缺乏法治...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6)06-0210-08 一、研究缘起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校进程的必然选择,也对适应高等教育内部结构治理优化改...

    sansa2025未命名
  •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和网络逐渐占据大学生的主要时间和空间,大学生沉迷网络、理想缺失、身体羸弱、学风散漫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学校园。如何“拯救”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铸就新时代有志向有作为的理想青年,成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282-01 传统高校的学生管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1]下形成的,所以对于目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能相适应,这就...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常见法律问题分析与应对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大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一系列法律问题,考验高校学生管理者的同时,也表明加强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学生诉高校案件...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