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途径和方法的探索

sansa2025

  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途径和方法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法治国家的建设,不仅要求公民要形成法治理念相对应的思维方式,而且也要求公众必须接受这种法治理念,然而法治教育是形成公民法治思维的前提条件。作为当代的高职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加强重视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塑造其健全的法治人格,从而使高校院校法治文化得以真正的形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法治建设。

  一、培育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的必要性

  (一)树立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信仰

  法治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法律至上”,法治社会也要以其为重要的形成标志,要想实现“法律至上”,必须要重视法律权威的树立,真正让人们产生法律信仰。重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思维,把法治观念扎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里,从而有利于其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处理事情时把法律作为准绳,从而有利于避免处事时受社会潜规则以及人情的影响,要本着“法律至上”的原则,而不应该过分重视钱财、权利和社会地位,要始终相信公平正义是在法律规则下进行维护的,对养成遵法、守法的行为习惯是有利的,最终法治人格被成功塑造,法治信仰得以形成。

  (二)促进高职院校法治文化的形成

  在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大多数高职院校管理学生的模式都太趋于行政化或者是人情化,因此,在思维方式上也就形成了行政型和人情型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属于一种“权力”大于“法律”的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主要依赖于感性经验,在学生的管理方面过于注重人情化,这种管理方式较易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发生。由此可见,加强高职院校法治文化方面的建设,摒弃传统的行政型和人情型的思维方式,采用法治思维方式来管理高职院校学生,设立法务管理部门并且使高职院校日常运行的制度得以完善,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公平和正义有效地被维护。

  二、高?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主要途径及方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

  1.通过课堂教学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对法律的认知

  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由此可以看出,法律的理论知识也是形成法治思维的基础。所以,必须加强重视普及和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知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传授各方面的法律知识,高职院校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法律知识进行内化,从而形成法治理念,最终使法治思维得以形成。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不同类型的关于法律常识方面的选修课,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利于掌握各种类型的法律常识,并做到学以致用。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来传授法律基础知识,高职院校老师要把法律课程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并对其加以扩展,不仅是单纯的把法治思维方式体现在课本和课堂上,而更应该扎根在学生的思想里。

  2.在实践教学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理念

  单纯的传授法律知识只能丰富学生对法律的认知,然而并不有利于运用法律知识,因此,一定要使用多种教育手段,让学生能够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参与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等形式把所学到的法律知识最终形成法治理念,并且在社会中加以运用。通过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手段把法律知识传递给学生可以增强感染力。

  3.鼓励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公众参与

  目前,高职院校传播法律知识都是通过假设案例来进行传播的,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与实际相分离的局面,为此,要想使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思维得到良好培育,就要鼓励其进行公众参与,把学习到的法律基础知识以及所形成的法治理念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不仅能让学生投身于校园的管理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法治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也能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二)建设高职院校的法治文化

  1.组织宣传法治思想活动

  从某种程度来看,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也受校园法治环境的影响,在法治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里进行学习和活动,学生很容易被校园文化所感染,从而有利于其形成法治思维。高职院校要利用好进行宣传的媒介资源来对法治思想进行宣传,并且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授学生怎样把法治思维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处理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举办宣传校园法治文化的主题活动,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去,利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制造学习法律知识的氛围,最终使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思维得以形成。

  2.完善高职院校制度化管理

  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中,过于重视行政化和人情化思维,因此常常出现权大于法的情况。因此,要想提供给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校园环境,并且建设高校法治文化,必须要求健全和完善学校的规范制度。首先,在学生管理方面要形成健全的规范制度,制定制度要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内容上要求和谐一致,形式上要求完整有序,并且在其它院系中也要被利用和得到传播。其次,一旦形成了完善的规范制度,就要严格执行,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使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开始备受瞩目,现阶段,普法教育在高职院校越来越盛行,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都有所提高,尽管如此,在法治思维的培育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加强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思维。

  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途径和方法的探索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对于提高流动党员的整体素质,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sansa2025未命名
  •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初探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手段和方法很多,但其最终落脚点 还是要解决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最大程度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那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有效的、可行的;假如不能解...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就业问题日趋突显,学生踏入社会面对的压力也较大。目前,由于高校不断扩招,而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导致在就业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如只注重薪资待遇、求职失败后出现消极情绪,等等[1]。这些问题,对顺利就业很不...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职院校以学生党建促学风建设的研究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模式特点与培养方向。通过党建工作的展开,可以对于教育发展道路起到有效的适应与调控。 一、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实质关系 (一)党建工作从思想上促进学风的培养...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院校学生主体意识与和谐班级文化的建设基点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本身是非物质的,但是客观的事物一旦沾染了意识便体现了人类的文化属性。意识,作为一种主体文化的反应,本身带有个体的主观性,但个体意识一旦汇集在一起便具有了文化的特性而成为客观存在。文化和意识同样赋予了教育以特殊的内...

    sansa2025未命名
  • 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及应对策略探析

    在高职教育各专业中,数学课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学生对数学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不够到位,加之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数学课的教学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1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分...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