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sansa2025

  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并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多,使得家庭问题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速度加快。但学生正处于心智不成熟时期,在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一、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

  激烈的学习竞争,造成学生容易心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中更为突出。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笔者听到不少学生倾诉:“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自己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考取大学,哪有脸见人。”自认为我学习很努力,但是考试排名总是停滞不前,这样下去哪还有学习的动力啊?由此,学生的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和同学的言行比较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

  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教师、父母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极不协调。在咨询中,有的学生向教师倾诉:“我不知道应该怎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不知道怎样和别人聊天。”“我总是不能加入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非常孤独、寂寞。”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感到焦虑不安,甚至产生了恐惧感。

  3.承受挫折能力差

  由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常常因为一次考试失败或小小的挫折而产生挫败感,失去自信心。

  4.早恋的困扰

  如今,家庭生活条件好了,中小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增强,导致早恋问题。在日常咨询中,笔者常听到学生说:“我总想看到他。”“我总想和她在一起。”“我和他说话时,心情总是很兴奋。”还有的学生说:“我喜欢上了某某老师。”早恋问题困扰着学生,加剧了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感到“烦躁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逐渐下降。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家庭因素

  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有些家长比较注重生活及学习方面,缺少与孩子心理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

  2.社会因素

  现在,由于社会公德意识低下,影视作品及网络资讯良莠不齐,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这些都会误导青少年,使他们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行为的发生。

  3.学生心理因素

  中小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认知还不是很成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受新潮思想的影响较大,在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特殊的心理矛盾。

  4.教育因素

  中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学生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我国中小学教育过分强调成才教育,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对策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当务之急。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笔者认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全面渗透、积极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中。如:第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设心理卫生课,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问题的能力;第二,开展咨询活动,它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提倡心理咨询的意义,改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不正确认识,教师可以鼓励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而对于出现同类心理疑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团体咨询,自由议论存在的共性问题,利用团体的影响力,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帮助,形成团体共识,使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和理解,进而改进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其次,设置心理信箱,开设热线电话和网络咨询,从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如: ①开展多元化的集体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如体育比赛、知识竞赛、登山、演讲,郊游、文艺晚会等,可以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②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教学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相应发展。

  2.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

  在实施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把无声的教育与有声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的措施包括设立心理教育专题板报、成立心理教育校刊、开设心理图书阅览室、开展“心理专题”手抄报等。它们不仅能营造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到渗透、暗示的作用,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教育意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

  3.心理教育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

  班主任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都与班主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现有的教学体制来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只有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学校要经常和家长联系,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家校双方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家长必须转变只重智育的思想观念, 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重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多与孩子交流思想,让孩子在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环境中成长。

  现行的中小学德育大纲已把“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纳入其中,明确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目的决定,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特殊性提出的客观要求。

  中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中小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改革开放的信息化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变化发展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只有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起良好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

    sansa2025经济管理
  •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

    【摘要】制度的存在与其背后蕴涵的伦理存在相适应。市场经济蕴涵着诸如交换或契约信用制度伦理、竞争制度伦理和分配制度伦理等丰富的伦理要索。同时,市场经济制度以其对效率与公平价值的追求,以及坚持效率与公平和谐统一的伦理取向而显示出与其它制度伦理小同的伦理特质...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

    1 高校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意识不断的增强,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与改革压力,高等教育应当以培养知识型人才逐步转变为发展全方位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高校中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利用英文报刊提高高职学生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144-02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个人获取信息、提升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各种积极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首先必须要知道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各种因素,尝试剖析各种因素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提高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 J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360-2 一、加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意义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面向一般中、小学校或一些艺术培训中心等机构,且大多数学生...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