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因素探析

sansa2025

  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因素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04-01

  在人的一生中,体质变化伴随着个人的年龄变化有着一定的自然生理规律,身体素质作为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变化的自然规律是伴随个人成长而提高,随个人衰老而下降,但教育、锻炼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会对这一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教学因素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1.什么是身体素质

  《体育词典》认为,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们在运动、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人体机能能力。身体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是顺利完成学业和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整个体质素质的基础。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素质正是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心智和体能素质水平的,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提高合作精神和坚强意志,还可以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有利于人们更了解自身。

  2.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现状

  自1990年国家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高校在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更加科学化,为现代体育提供了获取先进信息的便捷条件。普通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身体素质变化伴随着个人的年龄变化有着一定的自然生理规律,其变化的自然规律是伴随个人成长而提高,随个人衰老而下降,但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会对这一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因素

  1.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一般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4个学期大约144学时左右(含军训),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得4学分,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来说,按照现有的课程设置,大一、大二学生每周上2学时体育课,按学生实际练习密度的50%计算为l小时,也就是说平时没有锻炼习惯的学生因受场地、器材、及课外体育活动不具强制性的影响,实际上每周参加锻炼的时间为1小时.根据“用进废退”的理论,肌力增长的前提是肌肉被使用,肌肉对废用非常敏感,成年鼠肢体制动后,肌肉的失重在第3天即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估计废用性肌萎缩实际开始的时间还早于此,正常人上臂石膏固定30天,握力下降44% ,因此仅上体育课而平时不参加课外活动也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原因之一。

  2.教师的自律性影响学生体质

  体育是一门科学,有其内在的科学规律,体育课按人体运动的科学规律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虽然各部分没有严格的时相性但不同部分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有些教师不按科学规律教学,出工不出力,身在曹营心在汉,对课堂教学缺乏周密设计和认真组织,使学生达不到增强体质应有的运动负荷,而负荷是决定锻炼效果的决定因素,没有负荷就没有超量恢复,体质就不会提高,如果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学生体质下降将不可避免,大学体育课的班级授课制存在与否必将会产生争议,这是在为学校撤销体育课,体育教师集体下岗提供“根据”,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3.体育设施的社会化影响着大学生体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之后,各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各地高校不断修建了新的体育场馆,然而体育场馆每年的水电费、维护费和人工费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对于一些经费有限的高校来说,资金压力很大,无力承担高额的维护费用,无奈走市场化道路,选择在课余和周末时间有偿开放体育设施,以盈利弥补运营费用, 以馆养馆。可是作为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讲,一般无力承担到收费场馆锻炼的费用,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良好的设施保障,提高学生体质只能是空谈,这也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原因所在之一。

  三、高校体育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培养高校知识经济时代的体育教师

  注重大学体育老师的培养,应注重高等体育教师具有一专多能、复合型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智力结构,通过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将自身良好的思想修养、精湛的体育技能体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这就必须要求高等体育院系科学规划培养出结构合理、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体育教师,来解决我国高校发展体育培养等问题的症结所在。

  2.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不正确认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盲目地进行不恰当的身体运动,不仅不利健康,还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即便是一些较系统的科普材料,也让人一知半解,造成了学生运动的无所适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体质健康的顺利推进,自己要明确适合自己最佳的、全方位的、目标明确的运动处方,并且考虑健康安全,从而带动学生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3.配备体育运动相关的设施完善条件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学校在锻炼场地器材等多方面为学生参与和坚持身体锻炼提供服务和支持,要有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使学生“把体育运动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得以全面发展,这对国家的进步还是大学生个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4.强化学生的兴趣开展校园体育活动

  大学体育课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应把兴趣培养和保持作为体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明确地写入体育教学大纲。在校园内举行一定规模的体育比赛,可以营造良好体育氛围,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传播,宣传运动。

  四、总结

  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不能忽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状况我们更不能忽视,只有让大学生体质加强,体质、心智、素质各个方面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对于学校是进步,对于社会是进步,对于国家更是进步,这也是本文研究意义之所在。

  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因素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10(c)-0160-03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odes of clinical practice fo...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69-01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学生们能够学习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但是从很多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况来...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医学生关爱教育基本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一、关爱的理论研究 关爱是自然的人类感情,是所有的人彼此联系以及与他们的世界联系的方式 [1]。关爱一词来源于英语Car...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论感恩教育在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从孩子的出生一直到孩子成人找工作。家长一直都是把孩子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完。导致孩子没有自主性,而且缺乏感性思维。对人际交往等问题处理的并不是很好。而感恩教育的提出,也是针对这一代的青年人而言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人为本,以德服人。我国...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三学生考前心理障碍分析及疏导措施研究

    高三学生面临严重的升学压力,高考不仅是学生人生的转折点,而且寄托了家长和教师的期望,高三学生在多重压力下产生强烈的内心冲突,形成考前心理障碍,不但影响了高考备考,而且容易造成身心危害,因此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关键。...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该文通过探讨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自主探究教学 &nb...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