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究

sansa2025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究

  信仰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促进受教育者的信仰形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等问题屡见不鲜。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一旦发生群体信仰缺失,将危及祖国的前途和未来。

  一、信仰教育的意义

  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信仰是这样解释的:“信仰是对一个命题予以认同和接受的一种心理状态,而这个命题尚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为真实。”大学生的信仰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对社会形成的价值判断的特殊心理倾向,这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理想信念的方向。所以,帮助大学生确立崇高的信仰,进行有效的信仰教育意义重大。

  1、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当代大学生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思维敏捷,但是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学生们缺乏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再加上教育实践基础薄弱,大学生很少能真正接触社会,看待问题容易片面,容易受到他人蛊惑,不能适应社会,影响着信仰的形成。

  当代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先决条件是需要具备科学的信仰,科?W的信仰具有指向、动力、支撑的作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代大学生需要拥有科学的信仰和大无畏的胆识,迎难而上,奋勇向前。

  2、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培养一批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的青年人才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所以鼓励当代大学生提高信仰追求,加大信仰教育刻不容缓。江泽民同志曾反复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一大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治、治国、治军的干部,而且需要有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骨干。”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培养一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同时高等教育要发挥信仰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使大学生面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能够坚定信仰,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受多元价值文化的影响,虽然总体上是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但是部分大学生也存在一定信仰危机问题,值得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和改进。

  1、当代大学生信仰主流健康、向上

  当代大学生作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都能够认可信仰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作用,都希望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信仰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与人生价值。大部分大学生能够积极关注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2、当代大学生存在消极信仰

  改革开放的大门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西方不良的社会思潮。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制约和影响,使信仰产生波动,面对新生事物和未知挑战,不能很好的认识和应对。所以,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变化和社会思潮中,大学生缺乏辨别的能力,变得不知所措,使信仰产生偏离。

  三、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信仰教育需要教育者高度重视,坚持进行教育推进,但是现实中教育双方都对信仰教育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有些教育者认为信仰教育工作是一项务虚工作,高校的工作中心应该放在教学上,而有些受教育者忙于考研、考证、出国,认为信仰教育看不到实惠和收益,觉得是浪费时间。其次,信仰教育过程中存在理念误区,没有把大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大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只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没有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和心理问题,教育效果有限。最后,信仰教育的方法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教育实践。

  四、提高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思考

  1、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理念

  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活动中,把大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个性优势,同时要转变工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服务贯穿学生培养和发展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大学生信仰教育过程中,只依靠高校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整个社会都投入关注,树立全社会育人意识,全社会各个部门都要关注信仰教育,建立信仰教育的长效机制,使信仰教育成为一种常规工作。

  2、创新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方法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传统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仰教育要适应社会的改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首先,信仰教育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高校要树立“知行统一,知行转化”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其次,要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依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强大力量,勇于接受社会现实的检验,以社会生活体会来内化理论教育成果,从而真正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最后,要注重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结合,通过渗透式教育,强化显性教育中的隐性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内在信仰外化为行为。

  3、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由于全球网络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里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加大宣传当代马克思主义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力度,使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分的同时,接受本国正面的声音和先进文化的熏陶。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鼓励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找到自身价值,提高认知能力,增强社会主义信仰观念。

  4、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信仰教育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和价值观,以振兴教育为己任,热爱教育事业,真正把学生的成长成才当作毕生的事业追求。同时,要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按照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奉献意识和集体意识,将对信仰的追求变成自觉的行动。最后,教育者要突破传统教师角色,利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引导大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参与实践,提高综合竞争力,使信仰教育得到学生认可。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用师爱去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热情、心血和智慧去启迪诱导学生,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高段的教学中,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要重视学生的...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课标下数学生活实践课程的应用

    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践课程,能够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习场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学习模式,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课程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075-02 小学是孩子们健康成长、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却遇到...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工作

    [摘要]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因变而变。要加强高校生的网络德育,必须建设高效、规范、严格的网上管理系统,加强高校教师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 网络德育;高校; 管理系统 网络作为新的技术平台,在为高...

    sansa2025经济管理
  • 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17-04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今天的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正在蓬勃涌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是创新...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与统招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04 Comparative Study of Students Learning Inputs in Vocationa...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