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sansa2025

  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当代大学生担负着民族兴旺、时代发展的重任,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呼声日益迫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人在正常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事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制结构。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的全部和谐发展、成长成才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本校每年都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2013年为例,在3953名新生的心理普查中,新生通过参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的测试,统计分析表明:异常比率较高的三个因子是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统计结果为6.67%(占总普查人数的比例,合约264人)的新生存在典型的心理问题,22%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相比往年的心理普查,学生心理问题比例有上升趋势。随着大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多,尤其是就业的竞争和压力,加上人际关系的紧张,大量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总退学人数的54.4%,大学生因精神疾病造成自杀的情况屡见不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二、音乐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从以上的统计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与当今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的心弦。在心理学的定向反射和探究反射原理的试验中证明,听觉艺术相对一般艺术,更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优于其他艺术形式。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进行聆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并籍此来缓解欣赏者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造成的焦躁情绪,从而获得心灵的平静和愉悦。音乐欣赏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水平,完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懂得什么是情,什么是爱,正确认知真善美,并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三、音乐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一曲健康向上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唤起人内心深处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欣赏能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认为:“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德国著名美学家朗格也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艺术家,还应该是培养具有审美能力的民众,使他们对艺术有真挚的爱好。” 在素质教育日益盛行的今天,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指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具有丰富的审美感受、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判断,使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和谐发展。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通,它的范畴与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态度密切相关。音乐家们将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在音乐欣赏教育时,通过对这六种音乐美的分别、对比听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从而达到净化心灵,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比如在欣赏优美音乐《牧歌》时,优美抒情的曲调、宽广悠远的曲风,富于诗情画意的意境让人感觉到了浓郁的草原气息,使人心旷神怡。

  (二)音乐欣赏能调节不良情绪

  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证实,音乐的音响能直接影响到大脑边缘系统即“情绪脑”,并可随着乐曲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不同,而表现出镇静、兴奋等不同的情绪反映。因此,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倾听相应的音乐能够调节人的情绪,使人产生愉悦感。听赏者不仅能宣泄、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情感,排解压抑,而且能使心理状态得到稳定和平衡。

  1.调节忧郁、烦闷的情绪,适合听一些清新、明快的乐曲,比如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典型曲目有《彩云追月》、《金蛇狂舞》、《春节序曲》等。

  2.调节紧张不安的情绪,可选用缓慢、轻柔、婉转的旋律,曲调低吟,清幽和谐的音乐作品,以调整人的心理状态,宁心安神。典型曲目有古曲《春江花月夜》,舒曼的《梦幻曲》,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

  3.调节高度焦虑的情绪。焦虑是一种对当前或者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感应倾向。过度焦虑会束缚主体的认知生活,甚至会引起个体的恐慌,影响工作和学习。调节高度焦虑的情绪,一般选用速度为中板,行板或者小快板,力度速度对比较分明,音色个性突出,调式常有明暗对比的音乐,比如说贝多芬的《第六交响乐》(田园),曲调和谐、明朗、淳朴、愉快,听赏者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田园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还有什么值得焦虑呢?

  4.对自卑心理的调节。有自卑感、情绪低落的人,应该增强自信心、发挥自己的潜能,勇于尝试,勇于挑战,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对于此类情绪的听赏者,应该以号召性、鼓动性的军歌、进行曲或者富有哲理性的交响乐为主,激发听赏者的斗志,振奋精神,消除自卑感、开发人的潜能,战胜挫折,使他们在音乐中放飞心灵,找到自信,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积极进取的人。   5.释放压力。经常倾听一些抒情、轻松愉快的音乐,可以清除人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位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出现,从而有助于脑机能的平衡健康发展,同时使欣赏者心情愉悦;比如说理查德?克莱德曼、班得瑞、欧美乡村音乐等就是最好的实例,这种背景式的音乐听赏常以消遣和休息为主要目的。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观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向往光明、进步、憧憬未来,渴望爱情。在笔者的调查了解中,50%左右的同学曾经因为恋爱问题困扰过,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恋爱观相当重要。在当今社会,良莠不齐的通俗爱情歌曲让现代大学生失去了辨别能力。在笔者的音乐欣赏课上,笔者采用《爱情》音乐专题,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比欣赏,让学生逐步树立了健康的恋爱观。特别推荐了中国古典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了边欣赏边讲解的方式,歌颂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贞不渝的爱情,帮助大学生理性的对待情感。

  (四)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在音乐中,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间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而听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去揣摩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的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比如在欣赏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曾经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激起了多少大学生爱国的热忱。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讲过音乐对他的影响:“音乐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了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机械唯物论,思考问题能够更开阔,更灵活一些。”好的音乐作品能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和净化,并升华为高尚的情操、品德和理想。音乐欣赏的初衷是让心灵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思想的升华,使人在美的环境中产生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使人性格开朗,精神饱满,活力旺盛,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也能使人的气质和风度高雅大方,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

  音乐欣赏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听赏提供舒适的环境,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注意不同音乐对大学生心理的不同影响;不同性格的学生听赏不同的音乐类型;恰到好处的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音乐;根据不同专业(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文科和理科等)进行不同程度的音乐欣赏;音画诗多种姊妹艺术相结合促进欣赏等等,以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的音乐欣赏需求。

  有专家调查发现,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人,善解人意,与人和睦相处,人际关系融洽;经常欣赏浪漫音乐的人,性格开朗,活泼,思想活跃,情商相当高;热衷于听赏嘈杂现代派音乐的人,性格古怪,情绪不稳定,易冲动,人际关系欠佳。

  总之,在高校音乐欣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扩大他们的音乐眼界,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学生通过对崇高意味的音乐欣赏,培养起对真善美的感悟和热爱,通过对深刻表达感情的各种类型音乐的欣赏,培养起丰富的情感世界,并且可以解忧愁于欢悦,化暴露为温柔,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和宣泄,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14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欣赏课程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探索与研究》资助。

  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如何做好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众多因素造成了许多单亲学生群体的出现。面对这样的群体,班主任如何做好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单亲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单亲学生存在自闭问题...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点滴体会

    思想道德课是中职学校推进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对提升中职生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德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领略人生的哲理,提高自身的修养,正确地认识、评价、把握自己,真正地、持久地热爱自己的专业,并树立为之不懈努力的信念和决心,从而真正地在自己...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10(c)-0160-03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odes of clinical practice fo...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69-01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学生们能够学习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但是从很多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况来...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医学生关爱教育基本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一、关爱的理论研究 关爱是自然的人类感情,是所有的人彼此联系以及与他们的世界联系的方式 [1]。关爱一词来源于英语Car...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论感恩教育在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从孩子的出生一直到孩子成人找工作。家长一直都是把孩子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完。导致孩子没有自主性,而且缺乏感性思维。对人际交往等问题处理的并不是很好。而感恩教育的提出,也是针对这一代的青年人而言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人为本,以德服人。我国...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