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形成性评价与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形成性评价与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是重要的基础科学。通过与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发展迅速并极大地推动了其它学科的发展。大学化学作为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紧跟前沿领域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1]。

  大学化学内容涵盖四大化学,涉及诸多概念、原理与化学反应。传统教学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往往导致学生过分关注期末考试的内容,而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无法达到真正教学目的[2]。很多学生反馈,课程内容生涩难懂、非常容易遗忘。所以革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对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注重对教学过程引导与完善,实时地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3]。

  1 形成性评价

  1.1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1967年,哈佛大学米歇尔?斯克里芬在其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的概念[4]。随后被布卢姆等人实践于课堂评价研究中,从而产生了与终结性?u价相区别的形成性评价[5]。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开展教学效果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改进措教学施,避免了在教学结束时开展最终评定,问题发现具有滞后性,而即使做出相应改进也无法进行实践验证。目前,形成性评价已经广泛用于各种教学实践与培训评价中,成为现代教育评价体系重要部分[6]。

  1.2 形成性评价与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1 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比中学化学,大学化学内容涵盖广泛、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涉及更多的专业用语、原理等。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也摆脱了机械式的课本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7]。

  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从机械式的教学到自主学习的转变必定会导致学生在思想接受和知识获取中碰到种种困难。因而在教学环节中,采取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个体需求与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因而,形成性评价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自主学习,有益于学生的长远发展[8]。

  1.2.2 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创新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也得到显著加强。这种实施效果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都得到了印证[9]。在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建立“目标、过程、评价、反馈、修正、再评价、再改进”的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想法来源及思维模式的形成过程,并实现正确的引导,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模式。

  1.2.3 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大学化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在相关领域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能力至关重要。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学习过程的训练有直接关系,这是“终结性评价”很难准确衡量的。而形成性评价通过过程评价为这种过程训练提供了直观的依据。通过科学问题、生产案例等引入,让学生充分参与问题分析、方案讨论、文献论证、形成结论等环节,观察学生在各环节的表现,针对个体差异开展形成性评价与反馈。引导其进行开拓性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其创新能力[10]。

  1.3 形成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为有效、科学的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接受情况,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提供决策依据。但是,形成性评价耗时耗力,对教师要求较高。同时学生反馈信息时要真实可信。所以,实施中师生必须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协助,才能保证形成性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总之,目前,形成性评价已经广泛地应用教育与培训行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也获得广泛认可。大学化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以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为目标。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非常有益于学生们在大学化学的学习中,不断地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持续地培养和提升。

  形成性评价与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学生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了明显下降的趋势。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院校间的竞争态势已经显现。学风建设仍然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旋律,优良的学风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品位的重要标...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自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052-02 一、具有与自媒体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1.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形成“互联网+教育”的理念。自媒体作为...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274-02 一、引言 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素质...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民办高校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

    一、提高管理者自身素养和能力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独生子女的问题越来越普遍,信息化时代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也得以迅速传播。传统...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现象的思考

    当前,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中,很大程度上还是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即教师教,学生听、记的学习方式,一些教学活动难以展开,学生机械地学习、记忆。现在多数学生不愿意主动去思考,积极去参与,他们的态度就是:我不捣乱课堂纪律,老师也别找我麻烦。久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高校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针对目前高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的。所谓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在数学学习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观察、类比、分析、归纳、演绎等数学思维方法,对具体的数...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