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sansa2025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31-01

  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丁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思想品德教育更需要用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启发、熏陶,要落脚在每一堂课,贯穿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序列,走以课堂为主阵地,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让课堂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我认为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1.1 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要求学生穿戴整洁、搞好卫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上课起立问老师好、回答问题举手立正站好、遵守课堂规则等又渗透着礼仪纪律教育,可以培养好的行为习惯;上课前,要求学生查工具书,看课后练习,认真阅读教科书,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学习中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强的意识。这些良好的习惯正是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是教书和进行学科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前提和保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句话非常精辟。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读书很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德更为重要。

  1.2 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科知识,贯穿于课堂,思想品德教育显得生动具体、形象可感,比干枯乏味的说教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上有关热爱祖国、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散文,要求学生背诵并谈自己的感受;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歌词内容、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1.3 思想品德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有其长期性和层次性,而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贵在日积月累,不会提过急过高的要求和强加于学生的说教,而侧重于潜移默化的熏陶。

  2.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新课改中,突出的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以,思想品德课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二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新课改以后,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时机,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潜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班队会活动相结合。与班级活动和少先队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课外的延伸,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和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又一有效途径。

  3.科学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鼓励中学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导向功能,因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克服智商化倾向。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行为的评价,重视过程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力求做到知行统一,既重视学生校内的表现评价,也应试图强调家庭社会的评价。二是评价内容具体、适度、透明。教学前要给学生明确而适度的评价内容,目标和评价细则,使学生对评价有章可循。并使学生的道德评价全面、科学、规范,三是评价方法自主化。在评价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结合家庭评、社会评、教师评。评价结果力求客观、公正、科学。创新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而是发现,是超越,这种发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才是创新的价值所在。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在校生的规模也在相应地不断扩大,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新挑战,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最终有效帮助大学阶段学生有效规范自身...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是受惠者在接受到他人、社会和自然等施惠者的恩惠之后在内心产生的一种冲动,它促使受惠者为所获得的恩惠做出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提升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的探析

    去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探究

    在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在社会劳动输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这类院校内部课程结构也越来越丰富,随着英语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的增加,学校内部其它专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不过整体的英语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英语...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析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民办高校,这是教育资源和教育消费者供需关系的体现,从而民办高校应运而生。同时民办高校同公办高校一样,已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人才发展建设的培养基地,也是社会各方面人才建...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许多行业的不景气,致使高校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