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sansa2025

  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都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民办高校也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同时民办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性,结合民办高校特点、学生特点及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悄然发生变化。学校、社会、家长都在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长期教育工作。

  一、民办高校育人特点

  近年来,我国民办院校发展快,但民办院校的经费都来源于自身,这就导致我国民办院校基础设施经费分配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等问题;在师资力量方面,民办院校经费有限,教职工工资待遇略低于公办院校,导致民办院校高水平师资力量的流失;同样科研经费的限制阻碍教师大量科研的开展,致使很多现代化,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培训搁置。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经济来源之一,学生数量不足,就会使经费更拮据,因此很多民办院校把招生放在第一位,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有一些学校为了节约开支不聘请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民办院校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高校教育带有很明显的功利性,忽视学生长远发展。

  二、民办高校学生特点

  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民办高校在生源结构上较复杂: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又有来自中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更有来自社会的成人学生,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民办院校的学生还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方面,部分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片面追求个人眼前利益等问题;心理素质方面,民办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自闭、焦虑等心理问题,自我适应能力较弱;容易逆反等心理,社会化风气较重;思想意识方面,处事比较感性,集体观念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等;学习态度方面,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极个别学生成绩令人担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抵制外界的不良习气和风气的意识较薄弱。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1.建设高质量的辅导员队伍

  民办高校的体制决定了辅导员在学生中具有很大影响力,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辅导员参与协调。一名辅导员身兼数职,如兼任务工作,团总支工作,还有对口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与公办学校相比,人员配备比较精干;同时辅导员队伍相对年轻,工作有热情,有活力,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是工作经验不足、工作威信不高、个人经历短浅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辅导员不仅要自身工作有热情,还要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大家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组织、有纪律、有目的地学习和工作。

  2.组建一支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

  要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辅导员除了要关心学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以外还应建设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不仅是班集体的骨干,在班级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而且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协助管理日常事务。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可以使辅导员工作划分得更细致,把精力投放到学生、学生干部所难以解决的问题上。这样既管理了学生,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何乐而不为。

  3.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教学相融合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尤其是大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比如沉迷网络游戏、校园文明、理性爱国、恋爱观的树立等,这些问题都不需要刻意表达,在教学实践中恰当植入就可以给予学生正确的信息引导。

  4.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联动育人机制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办高校要发挥党组织、共青团、学生组织的合力联动育人。

  第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很多学生心理出现起伏时与家长沟通会有效平息,这时候可以借助家长进行心理疏导。或者有的学生家庭条件特殊,家庭的变故会使其性格孤僻,通过同学间的接触会使其重新找到集体归属感,这时候就需要运用学生的帮助。

  第二,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民办高校可以吸纳网络力量充实自己的育人机制。充分利用优秀的网络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进步和能力提升,网络交流工具的拓展也改变大家沟通的方式,信息的交流可以借助聊天软件、群组讨论等方式,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迅速、快捷、方便的优势,学生乐于接受。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常讲常新的长期工作,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教学方式的变化、网络沟通的促进等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随时出现新的问题、新的思路,需要大家在实践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析民办高校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不少传统教育观点认为,一个学生的文明习惯,主要是在小学、中学阶段形成,大学阶段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社会技能,从而忽视了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导致不少大学生缺乏基本文明习惯和思想道德修养,成为社会的危险品。大学生进入大学...

    sansa2025未命名
  • 试论民办高校大学生建党对象的教育工作

    0 引言 当今,我国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在建党工作中遇到很多的困难。主要问题为党员人数不足,党员分散而不集中,难以建立子层组织。在很多的民办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党员所占的比例不够,这导致民办高校对党的领导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可能导...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影响民办高校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基层就业因素研究

    作者简介:郑志慧,女(1979-),硕士,黑龙江东方学院外语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2...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先进典型教育的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246-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194-02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每年涌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急速增加,过度饱和的人才市场造成就业形势严峻,作为就业大军中的主要...

    sansa2025未命名
  • 民办高校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小商,男,大一学生,来自新疆,独生子。新生入校后该生的出勤情况就很差,辅导员通过向班干部了解到他逃课在寝室打游戏。小商父母均是当地政府机关人员。于是,辅导员约他谈心,他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样子,不断反驳辅导员的观点,为自...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