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慕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sansa2025

  “慕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慕课”:MOOC或MOOCs的音译词汇,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教育课程。自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 与 BryanAlexander首次提出“慕课”一词之后,它就以自身特有的大规模性、免费开放性、在线互动性等特色吸引着各大高校的目光,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着全球教育的发展模式。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将“慕课”喻之为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1]同时2012 年被《纽约时报》作者 Laura Pappano称为“慕课元年”。此后,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巴西、中国等各国相继加入“慕课”教育平台行列。在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已加盟“慕课”教育平台,并根据我国高校实际教育情况创建本土“慕课”教育平台。与此同时,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和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对象,他们的政治认同不仅是自身政治素养的表现,更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舶来品“慕课”的到来,给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慕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挑战

  网络时代下新兴的“慕课”,推动着广大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日趋个性化的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慕课”在助力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同时也带来了以下冲击与挑战。

  1、西方意识形态入侵,动摇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

  没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没有国家政治制度安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所指:“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当代大学生是“慕课”教育的主要对象,更是我国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对象。然而出身西方的“慕课”教育资源虽由世界一流名校的名师名人团队合作完成,但这些所谓的海量、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也难免充斥着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与利己主义等思想主张。深挖其本质,我们不难发现“慕课”是西方发达国家借助自身网络技术的先进性掌握网络话语权,打着开放共享教育资源的旗号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侵蚀,旨在输出西方政治价值观的新型教育形式。因此,“慕课”会悄无声息地向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90后”大学生输入西方政治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长期以往则会模糊、混淆、甚至扭曲我国大学生的三观,对我国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造成极大威胁。

  2、碎片化的教学内容,松动着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L期坚持不懈的学习与实践才能更加坚定。虽然“慕课”吸引着多数教师与大学生的目光,但从微观层面看,一节完整的“慕课”被分割为由多个5-10分钟的微课程组成,这些短小精巧的微课程只能包含部分零散的、碎片化的教学内容,这就为企图通过截取某些碎片化的政治内容以误导我国大学生政治观的别有用心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在“慕课”教育中,西方国家借助网络传播速度快、影响作用大等特点,通过片面截取我国历史片段大肆掀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高潮,误导大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与中国政治发展由来的正确认识。有的甚至通过肆意放大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某些负面信息,推动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泛滥。

  3、自主化学习过程,难保大学生自我教育效果

  霍林姆斯基曾讲到:“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才能让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3]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是一个由增强政治认知、深化政治情感、端正政治态度到提高政治参与实践的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才能做到发自内心地认同。“慕课”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提供了自我教育的可能。然而,正处于“三观”形成期、好奇心强、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易于受到外界的不良诱惑,导致被心怀诡异的网络信息造谣者和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作为独立个体的人都会存在惰性,我国大学生习惯了长期以来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育模式。如果突然失去教师的引导与督促,可能会出现懒散的学习态度,从而弱化大学生政治认知学习的效果。

  二、“慕课”助力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对策分析

  网络时代异军突起的“慕课”热潮对我国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带的诸多挑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基于“慕课”视角,探析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新对策。

  1、各高校需重视“慕课”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要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航向”就必须保证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因此,各大高校领导需积极与国内外一流大学交流互动,积极引进并落实“慕课”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的运用。例如:通过对“慕课”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的课程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及反馈等进行监管和落实,以营造“慕课”在国内各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运用的教学氛围。其次,各高校需制定“慕课”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运用的相关制度。当前,多数“慕课”资源还是源自西方国家,且对“慕课”依旧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必须制定相关制度,以确保避免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

  2、结合实际,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慕课”教育

  严把“慕课”教育内容入境关,掌握意识形态传播主导权。“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4]所以,我国教育部与各级教育部门必须严把“慕课”教育内容入境关,特别是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内容。建立健全相关审查制度,严格按照审查标准开展工作,以保证和把握政治导向。同时,学术工作者可以通过积极组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团队,相互交流并发表具有“中国立场”的学术成果,以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的认可。另一方面,加强线上线下政治认知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3、深化政治认知,养成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首先,我国大学生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联系实际刻苦专研,获取全面的政治认知,并养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习惯。课上课下多与教师、同学交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和报告会,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同时,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切勿跟风,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中两点论的方法分析问题,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为了更好地保证大学生在政治认同自我教育过程中能独立自主地依靠“慕课”平台完成,可以设计“慕课”注册账户只能通过指纹登录的方式,督促教育对象独立自主完成自我教育。

  “慕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谈教师与高中学生沟通的技巧

    在心理学中,“沟通”被视为一种影响过程──作为发信者的个人使受信者的他人的行为发生变化的刺激(通常是语言符号)得以传递的过程。这里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把“沟通”定义为作为发信者的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情报,以便对受信者的他人或团体的行为产生某种影...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式自主学习

    一、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家庭,他们普遍存在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的问题,团结协作无从谈起。但从古往今来国内国外,许多现实的事例证明,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团体,没有一种团结协作的作风,这个团队注...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党的思政教育史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一、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是党在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映,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立足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发展的合理借鉴中形成、发展和...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探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方式进行高中英语教学。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烟台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模式

    1 问题提出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职能就是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烟台市作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同时也在山东省蓝黄经济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烟台经济转型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高职教育的发展。...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尊重学生人权的必要性

    1. 人权的基本内涵 人权是指“人在其所生活的社会,特别是国家中所应当享受并得到充分保障与实现的各种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权作了两方面的明确规定: 第一、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