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几点思考

sansa2025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几点思考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学科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在科学概念的逐步建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成为目前科学教学研究的焦点。结合教学经验,我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丰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思维,初建科学概念

  “概念”这一抽象名词,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点概括出来形成的。随着人类对事物认识的发展,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科学概念是一种内涵,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基本性质,不同于“定义”。在科学教学中,丰富和积累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建立科学概念很有帮助。例如《花、果实、种子》一课中,帮助学生建立“果实”的概念,需要为学生准备如干、鲜、可食、不可食等有不同结构的材料。教师提出材料要求后,由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这正是他们科学学习的开始。学生准备材料时,会思考选择这些材料的原因,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不仅观察外部特征,还会动手解剖观察内部结构,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对“果实”形成了感性认识,为初步建立“果实”的概念打下了基础。再比如《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学生已初步感知了空气,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塑料袋,当他们都参与到捕捉空气的活动中后,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奠定了基础。

  二、亲身体验,深化思维,理解科学概念

  科学教学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过程重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课堂上,教??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与新建立的科学概念之间以及学生头脑中的思维发生碰撞,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比如《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一课中,学生咀嚼食物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为建立“初步消化”这一概念打下基础,课堂上学生再次体验,“咀嚼―再咀嚼”,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这节课“初步消化”等相关概念的建构奠定基础。再比如《听听声音》一课中,声音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是很熟悉的东西,但学生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也没有思考过他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等。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听听喇叭里发出的声音、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丰富学生对声音的感性认识,比较声音的不同,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声音概念产生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声音相关概念的兴趣,深化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强与弱、高与低”等科学概念。

  三、分析归纳比较,强化思维,形成科学概念

  不同学段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在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对信息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归纳,加深学生对事物现象和特征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思维,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比如《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中,在教师收、放相结合下,学生经历了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状况和物体重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学生通过整理、分析、归纳和比较数据,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解释,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形成摩擦力与接触面状况和物体重量之间关系的科学概念,使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四、综合运用,解决问题,深化科学概念

  学习科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将科学与生活相联系,综合运用科学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一堂课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概念建构的方法,即科学方法。比如《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中,学生对“摩擦力”和“摩擦力与接触面状况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举例“怎样能比较轻松地搬动一个很重的柜子呢?”“要想在拔河比赛中获胜,需要做哪些准备?”“下雪天,怎样防滑呢?”……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这些常见问题,认识到科学学习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从中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生活的联系。

  以上是我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几点思考。科学概念从学生的实践中产生,也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学生对任何一个科学概念的认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会随着科学学习的深化和发展逐步提高,逐步完善,逐步加深。在不同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拓展他们的观念,建立科学的概念,最终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几点思考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医学生关爱教育基本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一、关爱的理论研究 关爱是自然的人类感情,是所有的人彼此联系以及与他们的世界联系的方式 [1]。关爱一词来源于英语Car...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论感恩教育在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从孩子的出生一直到孩子成人找工作。家长一直都是把孩子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完。导致孩子没有自主性,而且缺乏感性思维。对人际交往等问题处理的并不是很好。而感恩教育的提出,也是针对这一代的青年人而言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人为本,以德服人。我国...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三学生考前心理障碍分析及疏导措施研究

    高三学生面临严重的升学压力,高考不仅是学生人生的转折点,而且寄托了家长和教师的期望,高三学生在多重压力下产生强烈的内心冲突,形成考前心理障碍,不但影响了高考备考,而且容易造成身心危害,因此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关键。...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该文通过探讨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自主探究教学 &nb...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针对教师的教与学...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 1.引言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任务,结合个人学习能力完成学习计划,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成为地理知...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