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有关学生角色转换的探讨

sansa2025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有关学生角色转换的探讨

  1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谈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它对于培养人的关键能力起了重要的作用。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合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而这三项能力也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行动导向”教学法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出发,将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同时,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不仅仅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并主动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并发挥每一个人在团队中的主体作用,同时锻炼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成果的能力。因此来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

  2 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法中,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每次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所学的内容也是教师选取,然后将所有内容都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反复记忆来掌握相关知识,而最终的考核和激励措施也不过是考试的分数,这一过程和最终的结果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会逐步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消息的传递方式为单方面的,虽然偶有互动但也是被动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很难从课堂的表象来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成为了“被动学习者”,这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那无论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能力的提高也就更无从谈起。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的角色发生的重大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了“主动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者”变成了“主角”。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课堂上教师不再占用大部分时间去讲授,而是只用一小部分时间来将讲解完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剩下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根据所要完成的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去逐一确定目标,实现目标,并在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不仅要锻炼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会与人交流,与团队成员合作,听取他人宝贵意见,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身的工作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因此,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紧密结合到一起。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角色转变可能带来的问题

  首先,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心理上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逐步适应和调整心态。另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用传统的讲授,还要补充很多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随之而来的便是知识面的扩展,备课方法的改变,再加上实践经验的不足等问题。因此,新教学方法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关教师面临很大的挑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使新方法的使用在课堂上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在多年的受教过程中始终在经历传统的教学方式,突然间教学方式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学生也需要适应。虽然,“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很多方面都对学生的学习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靠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方法,对学生自身要求很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但是,我们都知道作为学生大部分都是有惰性的,没有旁人的督促和监督是不行的,而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很大的自由空间,我们很难控制整个过程。因此,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也是新教学方法应用中遇到的一大问题。

  再次,随着新教学方法的使用,有关于教材的选用、项目的选择、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管理办法、考勤及考核制度等都需要随之完善,而这些内容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完善。

  4 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随之而来的相关问题也在不断增加,想要使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研究并加以解决。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有关学生角色转换的探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在劳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初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精神的重要论述,道破了教育活动的真谛。教育是培养人的精神、发展人的能力的综合性工程,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全面实施...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67-01 一、在题目解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题目解读的指导和训练,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养...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关于临沂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审美教育观的调查研究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美学与教育交叉和渗透的结果。美育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主要通过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改造自己,培育和完善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素质,本意指在心理学上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先天的特点,又指人们后天所...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民办高职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实证研究

    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1]。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价值观、教育观等因素的外部表现[2],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特殊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外学者研究表明, 家庭环境、父...

    sansa2025经济管理
  • 试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英语交际能力与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交际能力的含义。早在1972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就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这一概念。在语言学界,交际能力并不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23-01 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我国课程体制改革的浪潮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以及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面临一些挑战。在当代的教学要求中,中低...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