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

sansa2025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

  (一)大多数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目前,中国高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现有高校学生约2400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受到了很多外界的不良影响,出现了一些政治信仰上的问题,但是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主体上仍然是积极向上的。新时期大学生视野较开阔,思维较活跃,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尽管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世界中具有选择的自主性,存在着对社会塑造与教化的某种逆反心理,但就本质来说,大学生仍然是具有极强的“可输入性”、“可塑造性”的群体。高校中的教育和社会中的主流思潮都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会对学生作出积极的引导。由于笔者在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调查和了解得出以下观点:一、多数学生对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赞同的,二、多数学生拥护马列主义等重要思想,三、多数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实际且能成为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长期的指导思想。所以,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部分学生在政治信仰上表现为理性化。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的时代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的有个性,更加的开放,同时也更加的理性化。新时期大学生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看法和想法,尤其是在政治信仰选择面前,他们显得更加理性。新时期的大学生不再没有主见,而能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作出慎重的选择。所以,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符合中国实际,保持与时具进的品质。

  (三)少数学生在政治信仰上表现为复杂化。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还未完全达到成熟阶段,不具备完全的稳定性,容易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一些西方的思潮和文化,他们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传播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了一些学生。但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高校中的教育都会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和认识外来的文化和思潮。我们要认识到新时期大学生的主流政治信仰是健康向上的,也要认识到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不稳定的,容易发生波动的。所以,在面对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有波动这一问题时,我们要积极的采取措施,来有效的进行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

  二、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成因解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并处于趋于成熟时期,同时也是思想比较复杂阶段。由于他们的政治信仰和人生观都未发展成熟,还缺乏对实践的体验过程,因而,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倾向不稳定。目前,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看到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变化,他们经常会把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发展相互比较。大学生们往往都觉得自身所见到的和书本中所讲的相差太多,现实社会并不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有的大学生甚至认为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社会道路。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大学生还处在发展阶段,生活阅历相对简单,接触社会还不深入,所以他们思想还比较幼稚,不能准确的认识世界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

  (二)社会转型带来的客观因素。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一直影响和教育着中国的民众,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稳定的作用。但是在“五四”运动之后,世界各种思潮流入中国,儒家思想不再作为中国人行事的唯一指南了,在各种思潮的碰撞当中,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被历史和实践所证明是无比正确和科学的。但是马克思主义有时也被“教条化”,和“虚无主化”,尤其是在十年“文革”期间达到了顶峰。因此有些人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甚至是否定。从而开始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等因素对政治信仰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有一些大学生对市场经济认识不清,对市场经济缺乏信心;有些学生认为政治信仰是空洞的;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政治信仰政治色彩太浓。而且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另外,新时期以来,各种迷信和邪教活动的出现,各种封建迷信思想的泛起等这些不良现象都给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试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加强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探讨新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前言 进入到21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家急需一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当中。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2014年2月,我国共有大学生2468.1万人。如此庞大的群体毕竟...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德育

    摘要:INTERNET是20世纪的一个发明,而它在21世纪爆炸性的发展则是一个奇迹。网络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影响到大学生的精神思想。互联网上的黑客,垃圾信息,色情网站,暴力新闻,“西化”思想,许许多多的引诱将矛头指向当代的大学生,也给高校的德育...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纵观现状,由于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均处于青年的中期和晚期,许多学生都处在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在这种心理阶段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多变,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促使个体心理走向不健康的发展道路。本文便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社会支持

    作者简介: 张 燕,毕业于南开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 王文亮,就读于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学科对于学习的方法有所差异,因此,选用什么样的方法必须首先考虑大学生独特的特征和本学科的特点。 一、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身心及社会特征 1.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特征。高等学校的大学生,一般处于18-24岁...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