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高校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与管理模式研究

sansa2025

  高校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与管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83

  Abstract The analysis on the mo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preparing for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Exploring students'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issues and proposing countermeasures. The countermeasures include about planning a career in learning, strengthening the services of graduate studies, and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reparing for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motive; management model

  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考研热”持续升温。研究生教育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发展、大繁荣,大学生考研作为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既表明社会对知识和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日益重视,也表明国家经济、文化在向高层次迈进。[1]

  1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分析大学生考研动机,关系到我们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否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1.1 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增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高科技工作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高标准、多规格和深层次的要求。用人单位对研究生学历毕业生的青睐,促使大学生加入到考研大军中。另一方面,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工资差距大,大学生为了有更好的岗位报酬和发展前景,也积极备战考研。

  1.2 社交环境的影响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考生具有从众心理,即受到同学、舍友考研的影响,进而自己也报名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这类学生的考研目标具有不确定性,“裸考族”也因此产生。可是考研是一项枯燥而漫长的学习阶段,如果学生主观上没有强烈的考研意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到最后,那成功几率也较低。

  1.3 就业压力促使学生考研

  高校扩招是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社会发展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也造成了学历贬值。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门槛高,不少“海归”也选择回国就业,他们在语言上占有优势,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挤占了国内部分就业岗位。大学生想通过考取研究生,度过几年的就业缓冲期。

  1.4 自身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术素养

  有的学生充分意识到在大学阶段还不能充分吸收专业知识,想进行深入学术研究。或者是除本专业以外,需要拓展知识面,涉猎其他的知识领域,也都选择了考研。这类学生具有成熟的思维能力和理性考研动机,自我认识充分,准确判断自己的职业理想,自我定位明确。

  2 大学生考研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在考研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复习,以及购买复习书籍资料和报辅导班,他们与正常在校生学习不一样,势必对校园管理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

  2.1 考研与日常教学管理的冲突

  如何协调考研复习与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是大学生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时,高校也把考研作为一项教学考核任务,通过“报考率”和“录取率”来评价教学质量,这也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健全。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考生必须集中备战考试,有的学校为鼓励学生考研,允许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申请课程免听,很多学生就放弃了专业课的学习和实习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也影响其他学生的上课?e极性。

  2.2 考研与学生工作管理的冲突

  考研复习是一项长期、专注的学习,面对考试竞争压力,大多数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就准备,整天在图书馆或考研自习室学习,往往影响到宿舍夜间管理。更有甚者,个别学生以考研为由,夜不归宿或外出租房,这就加大了学生工作的管理,影响学校正常秩序。

  2.3 考研与实习就业的冲突

  高校一般在大四上学期与用人单位合作会召开多场大型招聘会,考研复习的学生由于复习环境较封闭,整天泡在图书馆或参加培训辅导班,通常就忽视了这些重要的招聘信息。还有部分考研学生都是等到研究生考试成绩公布和复试结果通知之后,才开始联系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在高校中还存在考研“再战族”,这类学生由于此前考研失利,选择再复习一年考研,就放弃就业。

  3 考研管理模式构建

  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考研与高校管理秩序之间的矛盾,正确引导学生考研,平衡好考研复习与遵守日常校园规范的关系。

  3.1 加强大学生学涯与职涯规划的教育指导

  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和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自身现有或潜在的优势和劣势,[2]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在教学环节中开设“学涯导航”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毕业教育”课程,使学生明白规划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的意义,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规划的能力,加强学风建设,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及早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在考研、就业和创业等多种发展路径中作出最优的选择。[3]   3.2 强化考研服务与心理咨询

  高校要主动增加考研学习场所,增设考研教室、图书馆自习室、考研机房等,加强安全保卫,为考研提供便利和保障。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主动关心考研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增强心理?{适能力。利用主题班会、个人谈心、集体座谈的形式,营造考研氛围,减少行动的盲目性,避免从众心理,激励学生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科学地制定复习计划,做好考研咨询服务的记录。开设考研模拟考试,举办考研咨询讲座,开展意志品质拓展培训,引导和激励学生理性考研,[4]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发布考研的报名、招考、复试、调剂等相关信息,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

  3.3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必须把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作为根本任务,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英语和高等数学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对于学生考研成绩影响很大,要鼓励以多种教学形式开展考研辅导。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针对英语和高等数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进一步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的应对措施。[5]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制定教学计划,适当安排大四上学期的考试时间和专业实习,建立考研与就业分类培养体系,将灌输专业知识、加强教学秩序、提升实践能力和提高考研录取率这四个方面进行平衡。

  3.4 搭建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平台

  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助于师生之间学术交流,使其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有利于组建考研团队,培养考研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对其进一步深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成功考研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强化性的专业训练,对其毕业设计要高标准、严要求,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从而实现本科阶段学习与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无缝衔接。[6]

  4 结语

  考研反映了大学生对高学历、高素质的追求,但首先应保证完成本科阶段的教学任务,对于盲从考研的学生,我们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于考研动机理性、考研目标明确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在符合教学管理原则的前提下,高校可出台灵活的保障体系。

  高校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与管理模式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自治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群体和高校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其重要地位已经受到了不少发达国家的充分重视。作为“现代大学之母”的柏林大学,早在19世纪初建校时就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创精神...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析我国在校大学生投资理财

    一、大学生投资理财的重要意义 (一)减轻家庭负担 多数大学生的家庭属于普通家庭,主要以工薪阶级或农民家庭为主,学生在上学期间的开支,对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这是很大的一笔开支。因此,大学生投资理财显得更加的重要,家庭条件一般...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203-02 素质教育给美术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审美素质教育。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就是培养其感知美、鉴赏美、理解美、创造美...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 要: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作为高校弱势群体的贫困大学生, 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主要分析目前贫困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随...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大学生生态消费教育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消费在生态文明建设举足轻重。 一、生态消费的内涵及其特点...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模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性能较强,但对于就业而言还会受到一些影响,其中结构性和地区性属于外在因素,还有一些内在因素来自学生本身,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够了解,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没有做好规划,所以迫切需要成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度,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完...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