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信息时代90后大学生公民教育初探

sansa2025

  信息时代90后大学生公民教育初探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文中“大学生公民教育”指各大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公民学科的系统性教育。21世纪,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储存、传递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90后大学生处在三观塑造、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个性突出、网络依赖度高,传统的“讲――背――考”公民教育形式已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何在信息时代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是非常具有价值的议题。

  一、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和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大量高素质公民的参与。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他们具备独立人格意识、权利与义务平衡意识、共同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公共精神和志愿精神等基本素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内外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公民教育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群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公民教育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促使他们养成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乐于合作等多方面能力,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实施大学生公民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时代公民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学生对公民权利、义务的关注度提高

  移动网络的覆盖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让信息变得唾手可得。大学生迫切希望受认同、被关注的生理、心理特征使他们在虚拟网络中表现出极高的活跃度。他们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不仅能快速捕捉到各类信息,还热衷于表达个人观点。近年来网络媒体(特别是自媒体)话语权逐渐上升,“草根阶层”开始成为新闻主角;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引发大学生对公民权利、义务的关注。但他们往往过分强调“权利”而鲜谈“义务”,部分大学生盲目推崇西方的“民主、自由”,对社会主义国家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却一无所知,这说明90后大学生迫切需要接受公民教育。

  (二)公民教育投入有限,实施高校难有作为

  我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没有全面诠释和正确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文化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导致教育内容重复和缺失。目前,各大高校尚未建立系统、完备、科学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来完成公民教育任务。刻板的课程考核方式指导下,教师授课上只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忽视与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讲――背――考”显然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监管尺度难以把控,消极影响依然存在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利益多元、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背景中。过于严厉的信息控制有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利于社会发展。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随时提防敌对势力通过网络途径进行思想渗透、宣传资本主义价值观、争夺下一代;更要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客观上讲,信息网络监管尺度难以把控,一些有害信息乘虚而入,具有传播速度快、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大学生存在消极影响,更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实施网络时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建议

  (一)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重视公民教育研究

  世界上首先将公民教育铸成品牌的国家是美国。美国公民教育及其培育路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政策推动、社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获得启示和借鉴。我国香港澳门地区、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在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都有较多的理念可供吸取。学术界要注重调查研究,挖掘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公民教育内涵;借鉴国内外公民教育的先进理念,丰富和完善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理论体系,更要凸显社会主义特色。

  (二)培养师资队伍,创新课程教学考核

  选拔一批素质过硬的教师作为公民教育的专才进行培养,不仅要重视知识理论的升华,还要学习信息平台的运用。要把握信息化时代特征、创新授课方式,将公民教育透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电影、图文等进行渗透。改革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尝试以展开热点社会问题的微博话题大讨论、建立有正向影响力的微信公众(个人)账号、拍摄关注社会民生的公益微电影、利用社交网络传递正能量等多种方式体现学习效果。

  (三)把握信息时代特征,强化社会实践的导向作用

  政府应以立法手段规范网络信息环境,对传播有害网络信息的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网络媒体应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抵制市场经济中的不良风气,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信息环境。高校应强化社会实践的导向作用,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广泛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密切合作、协同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深化了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帮助大学生真实了解社会与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信息时代90后大学生公民教育初探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起良好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

    sansa2025经济管理
  •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

    【摘要】制度的存在与其背后蕴涵的伦理存在相适应。市场经济蕴涵着诸如交换或契约信用制度伦理、竞争制度伦理和分配制度伦理等丰富的伦理要索。同时,市场经济制度以其对效率与公平价值的追求,以及坚持效率与公平和谐统一的伦理取向而显示出与其它制度伦理小同的伦理特质...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

    1 高校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意识不断的增强,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与改革压力,高等教育应当以培养知识型人才逐步转变为发展全方位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高校中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利用英文报刊提高高职学生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144-02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个人获取信息、提升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各种积极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首先必须要知道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各种因素,尝试剖析各种因素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提高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 J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360-2 一、加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意义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面向一般中、小学校或一些艺术培训中心等机构,且大多数学生...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