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反思能力

sansa202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反思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反思和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是相统一的。学生的反思对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的反思能力比较弱。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反思,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根本没有时间反思;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和分析,较少关注学生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学生今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学习反思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教学实际,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对学习的内容、过程、方法进行回顾和思考,进行有效的学习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反思。

  在教学中,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促进反思学习。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分数》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明明和芳芳一起去野炊,平均分吃4个苹果,每人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遇到分苹果这样的趣题,兴趣浓厚,都争着回答,思维被激活了,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答案是二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二呢?学生通过尝试和反思得出结论。

  2.合作交流体验,激发学习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需要小组合作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环节,小组学生纷纷动手操作,激发了探究兴趣。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探究后,有的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用长乘宽计算长方形面积呢?”我让学生反思刚才摆的过程,并结合“长方形的长表示几个单位的小正方形,宽又表示几个单位的小正方形,一共用了几个单位的小正方形”等问题,让学生再次回顾、反思和发现得出正确结论,体验到这是反思直接带来的益处,有成功的喜悦,我再及时恰当给予点拨,肯定他的观点,学生此时会柳暗花明,学习反思意识更强。

  二、指引学生学习反思的途径

  教师要善于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引导学生反思课堂上的典型例题。

  在数学教学中典型例题学习过程是学生掌握新知、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主要途径,有些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读完一道题后,就能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引导学生回顾、发现、思考、总结。课堂上要针对具体的例题进行分类和比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反思,调整学习方法,以最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反思课堂上的语言表达。

  学生的语言是表达思维的过程,思维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会用语言口述思维过程,说清算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了计算方法,通过口述解题思路,可以直接了解对题目的理解程度,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也为学生适时反思的语言表达提供机会。

  3.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作业。

  作业是呈现学生思维的过程,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平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关注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检查学生作业,有利于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形成。

  三、传授学生学习反思的方法

  1.探究合作促反思。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相互反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及时巡视、指导,针对不当的结论应适时点拨,让学生反思。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课《我们的试验田》时,有这样一题:“正方形菜地的边长是10米,它的■种了黄瓜,黄瓜占地多少平方米?”多数学生采用10×■求出问题的解法,我让学生针对问题相互质疑,明确应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直到问题解决。这样能促进学生探究合作时相互反思,得知相互反思能弥补自身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2.自我评价促反思。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判与分析的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不断反问自我,促进更深层次地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自我评价应该是一种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组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总之,小学生学习的反思能力是由教师在教学中长期坚持、逐渐培养的,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加以反思,从中总结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能技巧和经验教训。要让学生在反思中真正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优化数学认知结构,提高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智能,开发潜能。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反思能力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类比与猜想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17-01 1 类比猜想的重要性 约翰尼斯.开普勒所言:“我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是强调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去解决现实中和其他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另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

    sansa2025未命名
  •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理论探讨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享有崇高地位的重要因素. 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起步. 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思维表达方式,深刻地反映了人们不断创新发展的意志、...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行为养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在人生历程中,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往往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良好的行为习...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94-02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