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团体辅导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sansa2025

  团体辅导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团体辅导”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它是指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认识他人、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团体辅导注重场景和团体活动环节的创设,强调参与者在团体中的切身体验,并以此来强化参与者对于团体、他人和自身的认知,进而达到通过交互作用,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的目的。由于本身兼具矫正性和建设性两方面的功效且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团体辅导在心理咨询、企业团队打造、团体交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等领域也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就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团体辅导的实践应用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当前,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沉迷网游、逃课、酗酒等不良行为习惯日益蔓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如何纠正学生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学生教育管理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矫正起来难度也很大。有的高校采取严厉的奖惩制度,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和限制;有的采用目标导向机制,通过设定目标,引导学生做出改变。这些模式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活动形式缺失、只重结果,忽视了对最为重要过程环节的把控,实际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团体辅导不仅强调系统性,而且重视具体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有效地弥补以往矫正模式的不足,可以在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中得到良好地应用。

  高校在实施不良行为习惯矫正时,可以将类型相近的学生集中起来,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干预和帮扶。在这些团体中,积极创设宽松的氛围,由每个参与者讲述并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聆听其他参与者的讲述。这样一个过程,能够使参与者更多地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及其危害。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工作者进行指导,依托于团队的力量,由参与者共同探讨并设置具体的改进办法,并发挥团队内互相督促的机制,推动每个参与者积极改变自我,从而达到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

  二、有利于大学生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际交往困难、自我效能感低等问题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程度轻重存在个体差异。仔细探究这些问题,有些是由客观的因素造成的,有些则是由学生自身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引发的。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改变认知。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过程中,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一些学生遇到难以应对的困难时,往往会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是独一无二的,不切实际地放大困难程度,自怨自艾,自我效能感下降,陷入消极、被动的境地。团体辅导可以使这些学生在团体交流互动中了解到别人遇到的困难,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进而反思自身遇到的困难。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不比别人更糟,有了自己和别人一样的情绪体验,从而消减困难对心理造成的压力和影响,保持身心的健康。

  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在思维模式和与人交往的技巧方面存在欠缺,其中前者更为突出。虽然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求改变,但由于缺乏安全而宽容的实践环境,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团体辅导通过设置游戏和互动环节,鼓励参与者大胆交流,并积极创设宽容、接纳的团队氛围,为他们留下犯错的余地。在交流中,他们以往的一些错误做法依然会出现,但是宽松的交往空间可以有效消除他们对于错误引发的后果的顾虑。团体辅导模式下,他们能真正平静地对待自身的问题,通过反馈,进一步思索、调整,从而提升人际交往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有利于学生团体凝聚力的增强

  高校校园里学生团体种类很多,有些属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架构,例如,班级、学生会,有些则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范围延伸,例如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等。这些团体往往因一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团体凝聚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团体成员对于团体的认可程度和归属感,进而影响团体目标的达成。团体作为学生的集合体和单元结构,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学生团体自身的凝聚力也对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针对一些学生团体凝聚力差、组织机构涣散,表现不佳的情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团体凝聚力的塑造,在这些团体中开展团体辅导。通过选取适宜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使得参与者在团体协作中完成活动环节,切身体会团体的力量和重要性,从而强化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四、有利于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提升

  适应能力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走向社会所不可或缺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自我反思、调适得到锻炼提升。相较于聚餐、开班会、做游戏这些常见的互动方式,团体辅导活动目标清晰、明确,活动环节也更为科学和高效,活动效果也可通过过程的控制,得到强化和放大。团体辅导可以通过情景创设和活动方案,推动学生团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并引导成员积极思索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团体的关系,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此外,这个过程还有助于团体成员之间的彼此了解和互信互助团体氛围的培养。

  团体辅导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工作手段,推动了工作的开展。然而,团体辅导的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应用方法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各高校要立足对于团体辅导的深刻认识与了解,选取有效的团体辅导方案,围绕着可行性和实效性进行调整,将团体辅导用活、用好,真正将团体辅导的功能最大化,从而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能。

  团体辅导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困境及破解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是现阶段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实题。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道德移情视域下的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 薄佳敏 周俊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道德情感日渐淡漠,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也就提上了日程。当今社会的道德现状――道德滑坡、道德冷漠。三聚氰胺的奶粉让人们知道原来奶粉不仅不健康,甚至还是致命的毒药;有毒的胶囊让国人认识到原来药不是治病,而...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

    近几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素质教育实施的呼声也随之增高。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美术教学要实现自身的发展,需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更新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能够本着为学生服务,促进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初中数学思维为着眼点,要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宗旨和原则,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更好地使学生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实现数学思维的拓展与发散,在小班化教学中学会合理的数学抽象,并能够超越数学现实问题情境,对抽象...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若干问题

    摘 要 从现代高校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出发,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办法。 关键词 价值观 价值观教育 “无论在实践还是认识中,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都是推动人类...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试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加强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