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sansa2025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068-02

  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复杂多样的社会信息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巨大的影响。由此使得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了复杂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网上大量的不良信息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度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队伍较弱

  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有的是各专业的授课教师兼任,有的是辅导员等兼任,大多数属于半路出家,对心理学知识并不精通;学生因自尊心原因有心理问题也大多羞于向教师咨询,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较为冷清。相关教师消极对待这份工作,高校也很少聘请专业人士做此项专职工作,对心理咨询健康工作人员缺乏培训,这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咨询的学生少,对教师的专业性需求相对较弱,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几近无有。

  (二)学校与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和学校普遍认为教育还是以教学为中心,抓教学质量、抓毕业就业、抓科研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对学生的培养不全面;认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于被动应对状态,不出现明显的问题不主动去做。

  (三)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存在问题

  许多学生把心理咨询当成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认为只有在心理出现严重问题时才进行心理咨询;同时在去做心理健康咨询时经常受到其他学生异样的看待,致使大学生尽量避开心理健康咨询,在心理出现问题、情绪波动较大时,主要通过自己以及朋友进行解决,但朋友与自己都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时间相对较长。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情感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较为向往,暗恋或者谈恋爱的情况经常发生。但由于年轻,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其恋爱观往往存在相应问题。相关调查显示,有35%学生谈恋爱是由于心里空虚、消磨时间以及为了解决生理需求。很多学生认为时间与现实会打败爱情,因此存在“只在乎拥有不在乎长久”的恋爱观念。

  (二)学习因素

  大学课程数量相对较多,对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学生想要提高学习质量需要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升入大学前通常受到教师与家长的监督,对时间没有多少自主控制权,没有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不能较好地对学习与休息时间进行合理规划。相关调查显示,约35%的学生经常上网打游戏,影响了学习。在毕业期间,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缺乏自信,于是采取躲避行为,沉浸在网络中,其中对各种信息识别性较弱,收到各种色情、暴力信息侵蚀,致使其心理出现相应问题。

  (三)就业因素

  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各种政策与制度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严峻的就业形势仍旧存在,让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具有较大的精神压力。即将走向社会的畏惧、期待、选择,与同窗好友的分别、情侣的各奔东西、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等等因素同时作用下,一些学生会出现焦虑、迷茫、失望等心理状态,在对其处理缺乏科学性时,会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化措施

  (一)借助校园文化完善学生心理状态

  大学是由大学生这一群体组成的,大学的整体文化取向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校可通过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影响引导下,学生可养成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素质,面对问题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因此,各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容,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

  (二)制定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高校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其一,高校应对具有较强心理疏导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进行培养,并让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其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与效率快速提升。其三,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结合高校实际需求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和预防,同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力度,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

  (三)不同年级使用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用科学的方法,因为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大学远离父母,致使其出现相应的思乡情感。同时许多学生离家距离相对较远,各省份学生聚集在一起,生活习惯等不同,在对新的生活环境适应的同时,也应对人文环境进行适应。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通常为学习与情感问题,在青春期,学生都希望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同时又想提高学习质量,两者之间如不能兼顾就会出现矛盾。步入大四后,学生就业压力逐渐提高,在做毕业论文时还要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过于忙碌的生活使其心理压力相对较强。所以教师应根据各年级学生实际问题使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如教师可支持大一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校活动与社团,在参与各种集体活动期间使其快速适应高校生活。在对大二与大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可定期组织相应的心理辅导会与讲座等,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爱情观。对于大四学生而言,学校应利用自身资源提高来校应聘企业数量,拓宽应聘渠道,降低学生就业压力,使其有较多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各高校结合我国相关部门公布的各种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充分融合。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与学生的相关需求,将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渗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与普及程度较为薄弱,大多数父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高,同时,也不知道怎样根据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与教育,加上大多数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家长对其较为溺爱,致使其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缺乏科学性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性格与思维方式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各高校应积极协同家庭共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和纠正学生各种因缺乏科学性的家庭教育所形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ρ?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情观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相应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严重影响,教师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通过不同年级使用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制定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等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对大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也是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同时更体现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经过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取得了一...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意见》 中还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升其心理素质,增强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愈来愈沉重的压力,许多大学生在社会沉重的压力下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20.33%~25.6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

    sansa2025未命名
  • 刍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 03-005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26...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代的大学生们被誉为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他们思维活跃,渴望接受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同时易于情绪化,自制力较弱,社交能力不足,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面对社会压力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突出,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在国内外到目前为止尚未统一标准,并且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心理健康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为:交接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和...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