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浅谈借助图画引导低年级学生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

sansa2025

  浅谈借助图画引导低年级学生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图画,充分利用图画引导学生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

  1.“看”是指导学生看图。从图入手,找到适当的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把图意看清、看懂,注意图中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其特点。例如,在讲授《北京亮起来了》时,可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应选择从远处看整体的方法,可启发学生思考图上画了些什么?北京的夜晚有什么特点?

  2.“说”指的是在学生看懂图意之后,指导他们叙述图意的一种具体表达方式。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同桌两同学再互相说,指名说。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要求学生叙述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前后连贯。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泉水》一文中的图画时,许多学生都表现得兴致勃勃,大胆发言。

  3.“找”是图文结合的教学即指导学生看图和表达图意后,转入课文,找到作者描述图意的片段,对号入座,把图和文段画线连接起来。

  4.“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体现。图文连接后,图文对照,逐次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指名读)。如《黄山奇石》课文的第一段,可采取引读法。教师读“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学生读后半句,老师又读第二句的前半句“那里景色……”,学生接着读完后半句。这样引读,学生能较快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描写顺序,黄山的地理位置、景物特点能清楚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从中领会作者在写作顺序上为什么有的先说石头的名称,后叙述石头的样子;有的先叙述石头的样子,后说石头的名称,从而尝试到不同的叙述方法。

  5.“画”是语言教学的深化过程,也是一种学法指导。我在《黄山奇石》一课教学中,是这样进行指导的:在作者表达图意的各段内容教学中,用“-”画出表示“写什么”的语句,用“~~~~”画出表示“怎样写”的语句,用“○”圈出表示重点的词语,然后指导读和理解。如课文第二段:写什么?(“仙桃石”)怎样写?(“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子,落在……”),重点词语是“飞”“落”,形象再现了“仙桃石”这一名称的含义。第三段:写什么?“猴子观海”怎样写?“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重点理解的词语是:“抱”“蹲”“望”,一只石猴子跃然纸上,形象、生动!用这样圈圈、画画、读读的方法教学,使学生体会到黄山神奇秀丽的景色,的确有趣极了!

  综上所述,教材中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记忆阅读内容,开发学生各种非智力的因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看、说、找、读、画”是借助图画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

  浅谈借助图画引导低年级学生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