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浅析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

sansa2025

  浅析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235-0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当前,道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与难点。道德养成教育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遗留下来的优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不仅突出了时代发展的特色,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也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新时期我国大学生道德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在逐步建立并不断地完善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和满足,更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社会道德的不断进步,公民整体素质提高,社会安定和谐。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开放和深化,我们的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文明现象呈蔓延趋势。

  (一)大学生日常失范行为与中华传统美德相背离

  群体本位是我国传统道德的立足点,崇尚集体利益、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历史发展至今积累下来的中国文化中的优良的、精华的部分,在当今社会状态下,我们在发展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的精华继承与发扬。然而在当前市场经济私有本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我国的部分大学生丢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凡事以自我为出发点,常常计较个人得失而忽略他人、集体的利益,对公共利益弃之不顾。拜金主义、见利忘义等消极、短浅的思想弥漫在大学生群体中,时时刻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1]。

  (二)大学生公民意识淡薄,社会公德缺失

  良好的公民意识是社会长治久安、良性运行的主观条件,社会公德是公民日常生活、参与社会事务秉持的应有规范。但是,一些大学生对我们社会公德的要求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或者偏见,没有准确把握公民的行为规则,公民意识非常淡薄[1]。部分大学生缺乏道德责任感,对自身的行为不能严格约束和要求,有意或无意中伤害他人,损害他人利益。

  (三)大学生人生价值选择逐渐多元化,但取向混乱

  在多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向、价值观念多元,使得大学生在多层次、多方面的观念选择中面临着困惑,大学生自身定位和选择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多。特别是来自手机媒体、网络等新媒体平台的复杂信息,大学生缺乏明辨的意识,一味地被动接受,无所适从[2]。在价值选择上,传统道德与新价值之间的超越和继承又成为大学生混乱选择的原因,对新价值的憧憬,对现实社会的迷茫,这都是大学生价值观念混乱的影响因素。

  (四)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无视法律、违反纪律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理应熟知法律,带头遵守纪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由此可以看出法律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大学生日常行为违反纪律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经常出现。高校考试作弊、盗窃等不良行为层出不穷,甚至部分大学生明知触犯法律还要顶风作案。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无视法律违反纪律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对新时期我国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存在原因的浅析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是,从目前社会公民道德现状来看,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与较高水平的道德水平相适应,凸显在大学生身上的道德失范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不断完善,传统观念与市场经济带来的新观念发生冲突和矛盾,特别是道德领域出现混乱取向。“正如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一样,以等价交换和效率为优先,在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未经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就会导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朝功利化发展”[3]。正如前文提到的一样,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与较高的道德水平相适应,市场功利化的冲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歪风邪气。

  (二)大学生社会心理尚未成熟

  大学生正值人生最美好的青年时期,也是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作为还未深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的社会心理有明显的不成熟特点:“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概念丰满但不稳定等”。“青年心理学之父”霍尔认为,处在青年期的特点是动摇、起伏的,出现一些非常显著的相互对立的冲动,他称之为“狂风暴雨”的时期。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最活跃的分子,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对参与社会事务积极性比较高;另一方面,大学生涉世未深,社会实践经验欠缺,他们在思考社会问题时,不能够合乎真相和实际,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片面性,甚至会有极端的思想出现。

  (三)受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首个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具有启蒙的基础性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的方式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这个大环境而言,好的或者坏的社会风气也会对身处社会大环境中的大学生产生道德上的影响。父母既然在生活中对孩子的道德养成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他们就应该在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不断约束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树立好榜样。例如: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走出家庭多参加一些社会上组织的公益活动等,让孩子深入其中。   (四)受西方文化的消极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大量的文化传播到中国来,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对人们进行着冲击。国外一些落后的文化思想、道德观念由于开放政策的不断加大,与之俱来的是国外的一些东西也传入中国,对于国民的素质、道德的养成尤其是在青年人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无形中缩短了人与人交往的空间距离。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壮大与广泛运用,使得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信息的多元化对他们的道德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在与时俱进与弃其糟粕、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产生了巨大冲突,而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生理发育阶段的特殊情况,这一系列的现象也对其道德养成产生了很大的现实挑战,让他们对道德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因此,对于西方文化的正确认识对大学生道德养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

  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是指在社会和家庭的配合下以学校为主导,根据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和成长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对策,对大学生的道德生活采取适当的影响措施,让其能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之后,这24个字被广大高校师生广泛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的指导思想。

  (一)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进行干预

  人们形成道德的过程,就是对道德规范的体系和现象的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由高到低、由特殊到普遍、由个别人到大众。道德知识或者是道德概念的形成,需要经过掌握规范、领悟规范,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内化,这样才可以形成道德概念。在我们大学生的道德概念形成中,一方面要通过丰富多元的教育形式让他们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还可以通过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来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5]。让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什么是道德评价?道德评价就是个体或者社会应用既有的、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来判断个体行为好坏、是非的过程。大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评价体系,但是外界评价对他的自我评价和评判标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和行为准则会无意识当中对个体起到影响作用。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有较高的道德评价体系,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大学生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出发,对道德典型事例进行学习,从而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体系和对他人的评价标准,成为能够分清是非对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大学生。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塑造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所谓道德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公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形成遵守规则的道德习惯。衡量道德养成的好坏,主要通过道德主体的外在行为来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养成最好的表现方式。道德养成重视外在行为习惯的培养。在道德养成教育过程中,首先要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对丰富内涵的理解由抽象到具体;其次,要加强代表人物的模范作用,给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典范;三是要对大学生的行为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5]。

  结合文章中的论述以及当代的现实,道德养成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作用表现在每个环节是密切联系并且是相互促进的,道德的养成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其认识的层面上,而是必须建立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使其成为一种习惯。这种道德行为规范一旦形成习惯,就能够在新的道德情境中很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

  浅析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类交际的基础能力。在职业学校中,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还在学生日后就业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学生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养至关重要。...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寓劳动于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观和人生观

    1 职业观的涵义及高职学生的职业观现状 在漫长的人生生涯中,职业提供了人的生存需要,使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承认,使人的个性得以发挥,使人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职业是完整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职业观就是人们对职业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它...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204-02 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学风建设带头人,是老师与学生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学生骨干的能力与思想素质...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度调查分析

    一、调查背景 专业认同作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是指学生通过参与互动的过程,内化专业价值观、知识体系、伦理守则和专业行为,形成专业的自我意向,具有专业的职业人格,产生执着感的过程。专业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出国学生档案翻译工作初探

    石渠、兰台、东观、甲库、皇史?,历代封建王朝档案库,书为帝王将相立,案为朝廷府衙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的档案工作以人为本,为民而著。考研、就业、入党、提干、出国、立史,都与档案工作有关。本文就以高校出国学生档案翻译利用工作为题,谈谈在...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之一

    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之一 本人2003年3月在海南港澳资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实习工作至今,通过实习对中国证券资讯市场的总体竞争环境以及在入世之后中国证券资讯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趋向等方面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

    sansa2025教育师范